今天学习儿童发展课程,其中,讲到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本我”体现的是本能需要,“自我”是不考虑其他而追求自我满足,而“超我”则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自我控制和行为表现。那么,我们为人家长的职责正是让孩子经历这个转变,成为“超我”。
下午,我跟儿子逛商场,本来是奔着给他买衣服的。可儿子却被附近的游戏厅吸引去了,他好奇地看着眼前的游戏,羡慕得喊也喊不走。对快乐的需求正是他“本我”的体现。我说:“游戏厅里的游戏确实很好玩,你很想去玩,是吧?”儿子使劲点头。我说:“还有十几分钟就下班关门了呢!我们不能去玩了,还是先买衣服吧!”儿子拽着我的胳膊不松手,我硬是把他推开。给儿子试穿衣服,我连吼带哄。此时,儿子的“自我”人格正在发挥着威力。回家的路上,他哭了,我说:“妈妈不是不让你玩,一是时间确实晚了,二是玩那些游戏会上隐的,真上了隐,妈妈可没那么多闲钱花,三是把今天省下的钱,用来买运动方面的、学习方面的物品,你随时可以提要求。”儿子似懂非懂,板着脸去休息了。
“超我”是对规则的遵守,是对道德的敬畏,只有“超我”才可以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未来。期待着儿子的“超我”快快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