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孩子的语言
王堰菲

如果语言是每个孩子的本能,那么这种本能一定是一种了不起的、可以被孩子无穷发挥的技能。

看到一个游泳的视频,喜欢提问的于玥小嘴巴又开始了它疑问句式的表述:“妈妈,那个滚水的人怎么不戴游泳圈呢?”

第一次听到“滚水”这个词儿,我顿时哈哈大笑。暑假之前,于玥就说自己想去学游泳,所以她应该知道游泳这个概念的存在。

先没解释她的问题,我特别好奇地追问她:“为什么是滚水呢?不是游泳吗?”

她一脸认真地回复我:“就是滚水啊。”说游泳是滚水,大概是她一时情急下的仓促描述吧。她看到泛起的水花下有人的游动,想到了那个形象的动词“滚”,然后脱口而出说滚水。

回想起于玥的造词儿功力。去年暑假那会儿,在姥姥家玩,姥姥洗头进屋之后,于玥嗅起她的小鼻子说:“什么味儿?”

真的没留意到有什么忽然多出的气味儿,纳闷的我还没来得及回复她。于玥撇着她的小嘴说:“洗头味儿。”

孩子的思维总是打破我们认知的常规,第一次听说气味儿的描述还有“洗头味儿”。于玥所谓的“洗头味儿”,其实是洗头之后弥漫在头发上的洗发水的某种香味儿。自那之后,于玥词汇中关于气味儿的描述丰富起来,什么“衣服味儿”“苹果味儿”等等。

这些丰富的词汇儿,不属于现代汉语中的正式用语,甚至我们成年人的世界中都不屑去倾听这种只属于小孩子的声音。它的描述过于原始,正是这种原始的描述源于一个孩子对事物的急切表达。

孩子对语言的表达中,有时候还掺杂一些勇敢。有一天,于玥看到爸爸躺在床上盖着被子很暖和,脱口而出:“沙暖睡鸳鸯。”于玥背《绝句》的时候,我从来没有给她讲述过其中的意思。看到暖洋洋的情境,她能联想到这句印记中的诗句,欣喜之余,我给她点赞。

有一次看到爸爸打开的电视中正在上演暴力的战争,于玥顺口来了一句:“我真的是不寒而栗。”于玥胆小,看到吵架或者战争的场景,肯定会逃之夭夭。她的一句不寒而栗是在表达自己的胆怯。

那天晚上,于玥自己玩拼图,成功地拼了三四次,兴冲冲地跑过来跟我说:“妈妈,真的是熟能生巧。”我当然知道,她自己发现了玩得次数越多,拼得速度就越快。

无论唐诗还是成语,我们在给于玥渗透的时候,从来没有给她示范场景造过句子。可是,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总是超出我们的意料,给出我们足够的惊喜。那是一个小孩子对世界感知后最热情的表达,最迫切的描述。在她的心里,她不想证明什么,只想用更恰当的词汇表述自己。

那天听歌,耳畔又传来了汪明荃的粤语版《万水千山总是情》。我问坐在旁边的于玥:“你去年很会唱这首歌啊,现在还会吗?”

“妈妈,我好像忘了。”于玥萌萌地回答我。

我笑了。要知道,去年的这个时候,于玥哼唱的粤语版可是悦耳。或许那个时候,她的语言模仿能力相对更强,听几遍后就学会了。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没有给她强化,在渐渐地疏远中,于玥确实遗忘了。

图像

孩子的语言,重要的还是应用。在不断地运用中加深了孩子对词汇的认知与理解。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语言的小宇宙,他们可以随时创造很多超乎想象的词汇,给成年世界的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欢乐。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95463
推荐日记
《陪伴》
《日记》
《随笔 642篇》
《2023.11.5 星期日 雨 264》
《1月5日亲子日记》
《2023.11.4星期六 口述日记》
《期中考试》
《亲子日记》
《周末》
《☺️》
《又》
《 小小同学情》
《孙艺宸的手工小制作》
《成长日记》
《亲子日记》
《银杏之殇》
《姥爷一路走好》
《野营》
《日记》
《随手记》
《亲子之记第17篇》
《亲子日记148篇(857篇)》
《秋天的雨》
《日记》
《亲子日记第227天》
《成长日记》
《日记》
《周末之雨》
《发现幸福第649天 温暖依旧》
《快乐小片段》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