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 星期六 阴有小雨
今天的线下沙龙主题是如果帮助孩子更好的阅读。今天的主讲人是优秀教师王增霞老师。冒着小雨走着来到现场,现场离我家不算很远。
今天课程与往常不太一样,往常是老师们讲,我们听,今天老师是先让我们抛出问题。第一个妈妈说到,孩子读书,只是读了,问他书里什么他也说不上来 ,只是读,不会思考。如何让孩子学会思考呢?
亲子共读,就是最好家长先读,读后提出书里的一个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孩子就会读的更透彻,因为思考了。
王老师讲到。阅读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就是孩子的积极阶段,只要爱读书就行,不管是读的什么书,只要是有益的就行。第二个中级阶段是提高阅读量,从图多到图少,把生活中的问题放到书本中去。第三个阶段是高级,让孩子离开阅读的舒适区。不是光读爱读的书了,要读对自己有用的书。阅读量提高了,孩子们才会写作。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王老师谈到,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阅读最重要的是,我们给孩子树立榜样和示范。
有一个家长提到,孩子读书老是默读,让他读出声来,父母还知道他那个地方读错了,我有时也是这样要求孩子的。
王老是给我们的解读是,这是一个阅读误区,孩子们阅读,贵在享受读书的快乐。如果我们老师盯着孩子那个字读错了,或是那个字不认识,读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查字典,他就不会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是不是也能随着故事情节顺过去呢?
今晚上的收获真的挺多的,以前亲子共读,我认为的就是陪着孩子读读书,但今晚上让我知道了共读真正的意思。只有我们提出问题,孩子才会去思考,只有多思考,孩子才会想到看到更多别人想不到看不到的东西。感恩老师们在周末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给我们家长们上课~感恩教体局提供了这么好的免费学习机会。
亲子共成长,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