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到九点,正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她发现静音手机上有个多日未谋面的他的朋友的微信通话,告诉她,他要送他回家,他没带钥匙,让她注意接收。
她马上明白怎么回事,说,麻烦你把他送到别处吧,别送这里,送宾馆也行!
他说:那怎么行。嫂子你别生气。今天我哥高兴。多喝了两杯,回家你给他弄点糖水喝喝。
她说:他高兴了,我高兴吗?我不怪你们。我知道是你哥自己想喝。但是麻烦你们以后别喊他喝可以吗?算我求你们了。你听我都感冒成什么样了。
他说:不好意思啊嫂子,我们一会就到楼下了。
聊天时她听到他的旁边有醉言醉语的混响。
一会儿,她听到楼下喧哗起来。
他又微信通话:嫂子,你下来把他领上去啊。我得赶车回*京,九点的班车。
她说:你赶紧赶车去吧,我一会儿就下去。放心吧你,他没事。
他说:你可一定要下来啊。
平时只要他在外吃饭,她和孩子就早做作业早洗刷早休息,九点之前就熄灯,避免与他回家时见面。这样能省去绝大多数的冲突和不愉快。今天她没想到这么早他就回来且喝多了。而且需要她下去接也是很久没有的事了。此时她和孩子早已洗漱完毕,只是未做完作业。她嘱咐孩子自己睡觉,把电话手表给她放到枕头边。她顾不上孩子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她在睡衣外面套上外套,背上装着钥匙和手机的包,慢慢走下楼。
走出楼洞,果然看见车库门口亮灯,他也望过来。她心情平静的走进车库,他踉踉跄跄地朝她迎来,她躲开了。他脱下外套递给她,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她扯过他的外套狠狠的摔到旁边的自行车车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