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周日小雨(642)
今天是陪孩子复习的一天,快期中考试了,拿了一些数学试卷让孩子做,孩子却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一张试卷,我很惊讶😳 赶紧拿过试卷来批阅,发现错了两道题,一个填空题,一个选择题,最后让孩子改错并解析分析原因,孩子改了并没有解析,说其实我都会,就是粗心了…我反问孩子为什么粗心了,是不会还是大意了,孩子却说没认真而已😂
粗心到底是什么?
1,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所谓的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一道题,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2,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但很可能是他们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并未深究。
解决问题: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能流畅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3,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骤得分时得不到本应获得那些分。
解决办法:如果做数学,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人的思维清晰化。另外,有的孩子享受一题多解的乐趣,这其实也可以帮助检查出一些错误。
4,粗心,因为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 “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才能成为本能。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让孩子制定训练计划。每次认真的分析错误原因,才能逐步提高成绩。
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只看到分数,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的进步空间,因为孩子的学习心态和习惯比成绩重要百倍。陪伴孩子成长,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请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