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小朋友都在我的千呼万唤中才肯起床穿衣服,然后睡眼惺忪的去洗漱、坐在餐桌前。又在爷爷奶奶的一阵催促中简单吃点东西,然后换衣服去上学。在日复一日的催促训斥中,感觉孩子也已经麻木了。
今天早晨,当小朋友又坐在桌前对着碗里的面条发呆时,我提议说:“要不你放点儿拌饭海苔吧,那样说不定很好吃。”就在那一瞬间,我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面又看到了光,她立刻起身拿来拌饭海苔,然后很快就吃完了一小碗面条。当她慢吞吞的换衣服的时候,爷爷奶奶的催促又开始了:“你穿个衣服怎么那么慢呀”“让你去穿鞋子,你在做什么呀?”“赶紧过来我帮你梳头发呀”“快点呀,你看看都几点了,磨磨唧唧的干什么呀?”……一连串的催促同时抛给她,小朋友眼里面的光也渐渐黯淡了,甚至还会跟爷爷奶奶顶嘴,用同样的语气回怼着他们。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紧闭双耳的小孩儿,早已麻木不仁的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那一刻,突然感到有些心疼,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换位思考一下,当所有人都在指责我们的时候,我会怎么做?也许我会更加叛逆,更想跟大人对着来吧……
尽管我也忍不住催促了她一番,但我很快就后悔了。我们不应该按照成年人的思维去要求她,也不能总是指责她的缺点,指责她慢吞吞的行为。而是应该思考,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我应该怎样去帮助她改正这些不好的习惯?她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只有自己先做到了,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呀。
我想今晚回家,我一定要跟她好好沟通一下。反思自己的行为,给予她足够的耐心,帮她一起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慢慢找回她眼睛里面的光。
亲子共成长,最需要成长的原来是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