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喜爱“优生” 几乎是必然的,甚至找不到不喜欢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思想比较纯正,举止文明,求知欲很强,而且由于担任班干部,组织能力比较强,所以比较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性格也活泼可爱。但“优生”并不仅仅是学习好,而应该是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优于同龄的学生。
虽然“优生”各方面都表现很好,但这并不代表老师花在他们身上的心思和时间会比其他同学少。因为他们各方面表现都相对优异,所以我们便需要发掘他们的更多方面的潜力,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的超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培养“优生”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如何培养是我们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我觉得小学阶段正是孩子的童年,没有什么是比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多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去探索。一般来说,“优生”的学习绩是很拔尖的,但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高分低能”的现象却不是个别的。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绝不能满足于“优生”名列前茅的考试分数,而应有意识地培养其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教育“优生”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即在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大前提下,搭养学生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让学生大胆地沖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冲破膜拜师长的思想牢笼,冲破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总之,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恩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从解题时的独特方法到作文时的新颖构思,从独当一面地开展班干部工作到积极参与各类课余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只要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其创造能力锻炼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优生”的教育并非是教师一人的功劳,而是家校共育的结果。“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