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星期一 晴
日记687篇
送寒衣! 每年阴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寒衣节”,这一天大家要给已故亲人“送寒衣”,使得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里顺利度过寒冬。
十月一,送寒衣
随着天气的寒冷,人们担心去世的亲人在阴间缺衣少穿,因此,十月一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纸做的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先人,叫作“送寒衣”。
送寒衣在过去有很讲究的仪式和规矩:
1.送寒衣本是表达对去世亲人的怀念,所以寒衣最好亲手制作,所谓“神而明之,存乎一心”,不在乎物品本身,重要的是诚敬的心态。
2.凡是烧给先人的物品,一定要焚烧充分,都要化成灰,寒衣、纸钱才能在阴曹地府使用。传说,但凡焚烧不尽,有小角剩余,都不能送到亡人手上。
3.如果不能回老家亲自上坟,可选择在居住地附近大的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焚烧纸钱、寒衣。据说大的十字路口可以勾连阴阳,简单来说就是阴阳两界的一个“邮局”。
4.为亲人送寒衣的同时,需要另外再焚烧一些五色纸,打发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免得他们哄抢烧给先人的物品。
这也算得上是积阴德吧,正如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放纸灯送孤魂野鬼回归阴间的习俗。这就体现了中国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传统观念了。
这些仪式和规矩,很容易被人看作是迷信,其实,纪念故去的亲人和什么迷信不迷信没有关系。
这是一种尊重,一种对于故去的亲人发自内心的敬爱和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如果这些悼念仪式不是一种纪念,那些纪念伟大人物的纪念馆岂不是一种浪费?
所以,送寒衣不是迷信,而是世道人心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之一,在今天可以改变一些形式,但是其表达感恩的精神内核应该继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