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间的安排,又面临新的考验,一方面想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另一方面,学习任务又摆在那里,给我的感觉是很难,像是周六,天冷了出去给孩子买了两条棉裤,只要出去花时间一个半小时是必不可少的。加上孩子学音乐的时间,基本上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下午吃过午饭开始做作业,到一点半左右,孩子说想午休,一个小时后又开始做作业,做到了两个小时,吃完晚饭之后,孩子说就想看动画片《林海雪原》又看了两集,时间指针就指到八点半了。又看了一个小时的书,孩子得睡觉了,其实现在掐指一算,能利用的时间真的很少,确实有时候理想与现实的太大了。家长就一直陷在矛盾当中,特别是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不大时,这种忧虑又与时俱增,自己感到筋疲力尽又无可奈何。怎样让孩子真正的忙起来又听不到他们的抱怨?他们将学习看成是轻松的,愉快的,有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我和孩子必须以信任为根基,要相信孩子都有向上的情怀和正能量的品德,都有做好自己工作的自觉和能力,都有创造的潜力和合作的品质,关键是家长如何将这种自觉被唤醒。如果孩子周围的环境和氛围是被尊重的,公平的,孩子会专注的忘我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要给留给孩子空间打造这种氛围的创设,离不开家长的外力作用,氛围比一条条的家规都要重要,要与孩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唤醒,抱团取暖,远比带着猜疑更能重塑和启迪人的心智。家长一直在摸索中,家长一定要有定力,不断打开家长固有思维,让孩子做到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智慧,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心里有学习。有的时候,家长首先要问问自己,孩子这个状态,我到底有没有责任,我到底做了些什么,我是不是尊重和信任孩子了,是不是具有配套的品德?是不是对问题思考充满理性?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被动的生活和学习,真正做到“不用扬鞭自奋蹄”形成这种局面是很不容易的,并且需要自己的努力。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痛苦不堪,觉得自己的生命在侵蚀消耗,却对自己现状无能为力。没有信任,孩子学习将变得机械而无趣,搭建信任文化还是家庭的真正变革,才能激发和增强孩子的活力。生活质量,学习质量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