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道理,每个做父母的都想让孩子能懂,比如:如何让孩子“听话”,如何让孩子能明白自己的“苦心”,具体到让孩子收拾玩具,叠衣服,专心吃饭等细节,然而,可能东西弄乱、沙发垫乱丢、袜子总是少一只的现象……,仍然是家常便饭。
记得今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我带涵越出去消食散步,走到小区大门口,我看到孩子侧脸上有个小米大小般的污渍,出于本能我去给他擦拭,污渍很顽固,我用指甲抠才掉下来,我拉起他继续前行散步。
这个时候,涵越不愿意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要看脸上的污渍,我说我帮你擦没了,他却不满意,执意要找到他的污渍掉哪里了,最后因为在地上找不到脸上的污渍,而着急的大哭起来。我说,妈妈帮你把小脸擦干净了,怎么不开心了呢,我们还要出去散步玩呢?可是孩子根本不曾理会,站在原地大哭不止。后来,我提议“认真”找一下地上的污渍,终于找到了被抠掉的污渍,涵越蹲下来好好看了一阵,说了再见,才勉强离开。
后来,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我自己回想起来,基本都是这个原型,现在想想,应该是孩子的“占有欲”在发挥作用,而自己当时却一厢情愿,觉得孩子无理取闹。
在孩子的世界里,道理总是很抽象,道理的说服性也远远没有大人想的那么强,一个势在必行的道理,对于孩子看来,也许根本不屑一顾。这个“不屑一顾”不是因为不配合和不愿意,而是因为不曾理解和不曾体会。而大人对于孩子的“不屑一顾”也总是一副不可理喻,我们做家长的又能理解体会孩子几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