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023号11月17日 星期五 多云 亲子日记第214篇 晨间分享~教育焦虑
杨萌悦妈妈

前几天,一则搞笑视频在家长群疯传。

视频里,一位妈妈再现了日常接电话的场景。

一看来电显示,如果是快递,则满脸轻松;一看是单位的,也能应对自如;但要是学校打来的,则立马慌了神,开始脑补各种场景:

孩子闯祸了?成绩下滑了?身体不舒服?还是被欺负了?

等接完电话,知道没什么事,大松一口气,好像躲过了一场浩劫。

不到两分钟的视频,把家长们的焦虑体现得淋漓尽致。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为孩子操碎了心。

我女儿今年上四年级,一次考试不好,我就能愁到失眠。

小升初之后,跟不上怎么办?中考被淘汰,高考考不了怎么办?之后找不到好工作又怎么办?

想着想着,就浑身冒汗,恨不能连夜起来,给女儿再报几门网课,逼她再做几套卷子。

然而,这不是我生活里的偶然事件,是有孩子后的常态。

现在,我总算理解了彭开平教授的这句话:“这个社会,最容易让人焦虑的地方,就是教育。”

被焦虑困住的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有人担心孩子走弯路成绩差;有人害怕他们青春期叛逆不听话;还有人忧心孩子的性格、心理、社交......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孩子后,我们都成了这世上最胆小的人。

那么,为人父母的,为何会如此呢?

首先是,自己不认命,想让孩子突破父辈的阶层,实现人生的跃迁;

其次是,高期待,盼着孩子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成为佼佼者;

最后一点,是激烈竞争下,都太容易受社会舆论影响。

今天有个理论说好孩子是管出来的,明天有人呼吁“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层出不穷的教育理念,针对教育的商业营销,分分钟把家长们抛入恐慌中。

对自己不甘心,对孩子有期待,又深感社会变化太快,讨厌一切变数。

结果就是,在各种不确定性中,你我都越活越焦虑,越来越不知所措。

教育焦虑是摧毁一个家庭的隐形杀手。

说实话,为孩子操心,再正常不过。但过度焦虑,果真有用吗?

前几天,刷到一个令人痛心的新闻: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接受采访时说:“开学一个多月后,北大六院的儿童精神科就已人满为患。”

这不是今年的特殊现象,中科院早在几年前,就发布过一组数据: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1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25%—30%;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8%。

而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多半有一对焦虑的父母。

大家盲目式抢跑,逼孩子埋头苦学,不给孩子一点喘息。

结果呢,非但没让孩子脱颖而出,反而把孩子拖入恶性竞争的深渊。

孩子诚然可怜,可父母们呢,又何尝不在痛苦中煎熬?

一边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一边又不计成本地砸钱。学区房,补习班,研学团......能花就花。

早起做早餐,熬夜陪刷题,周末刷级考证,像陀螺一样,一刻不敢放松,一天不得休息。

如果只是累,倒还能扛住,最令人痛心的,是一场场家庭悲剧。

那个考了99分仍被爸爸痛批的男孩,狂扇自己耳光;那个暑假里做了376张卷子的女孩,哭着要跳楼......

还有那个疯狂鸡娃后,情绪崩溃的妈妈,那个教不会十以内加减法的绝望的爸爸......

原来,能摧毁一个家庭的,不是贫穷、不是分离,而是无止境的焦虑。

这种氛围下,孩子学得压抑,父母活得疲惫,一家人感受不到任何幸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11193
推荐日记
《儿子的小情绪》
《亲子日记第243篇:期中考试成绩》
《 心赏20天》
《11月16日践行日记第127天》
《亲子日记152篇(851篇)》
《2023.11.16第39篇》
《禾禾剪纸》
《亲子日记第5o5篇11月16号》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第901》
《亲子日记》
《成长日记的第2篇》
《家长会》
《跟屁虫的小宝》
《去听去看,别“想当然”地给孩子下定义》
《【677】2023.11.16》
《摘抄小记》
《2023.11.16》
《日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闺女感冒了》
《猜字游戏》
《 忙碌》
《11月16日》
《亲子日记第244篇:加班》
《感悟》
《勤劳的小孩》
《随记》
《感恩我的家人》
《。。。。》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