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爱心与教育》12
李晓雯

今天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负重的心灵向谁求救》这一篇文章,感受颇深。

“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这是多少孩子们的心声啊。有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当讲到趣事的时候,我们会为了节约时间戛然而止,而孩子们却想继续听下去;当老师讲到国家新闻,甚至是做到某个题目时,好奇心的我们都想听老师讲,老师却不讲了……

老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都感到离不开对方,然而现在都失去了对方!

我们用学习和作业扼杀了孩子心灵的自由,让孩子困在一本本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多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实,多多放手孩子,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有时候,我布置家庭作业时,我先布置一项,我会问孩子作业多吗?孩子这时候会把自已的想法告诉我,如果多,我会慎重的考虑考虑,如果不多,我会理性的再布置一些。另外,我们的音体美老师有事请假时,我会和孩子交流,这节课老师有事,咱们上数学,我们是讲课还是布置作业写啊,这时候同学们也会表达自已的意见,我便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决定。

班里学习不错的孩子,有时候会做一些小动作,或者有一些奇怪的行为。其实,这或许就是他们释放压力的举措。因为一直保持优秀的状态,会使他们压力更大,一直放在心里,加重孩子心灵的负担。

找回失去的对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个突破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关心孩子平时的精神状态,关注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关注孩子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能力,真正实现孩子心中的“好朋友”。从学生角度出发,能够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有事情第一时间找老师,达到老师就是我的“好朋友”。

我们作为教育者,拾起我们的责任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26111
推荐日记
《人为什么要读书(摘抄)》
《会后感悟》
《亲子日记第263篇》
《感冒了》
《进步》
《儿子的小心机》
《678抽水实验》
《给俩宝的第15封信》
《小遗憾》
《快乐的周二》
《亲子日记第6篇》
《早餐吃点好的》
《龟兔赛跑的故事》
《100》
《三十七篇》
《日记11月28日晴》
《亲子日记 第958篇 《改变靠自己》》
《练习2》
《我的口述日记 》
《677坚持写作业》
《亲子日记第321篇,天气:晴,奖励》
《生病》
《自我成长265》
《成绩》
《每天日记》
《有点意思的感悟》
《新的一天,2023年10月23日星期二晴天》
《亲子日记第八十六篇》
《回家(435)》
《日记》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