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
读书有死记呆背与明其意义两种。曾氏要儿孙们“求个明白”,显然所取为后者。有些人长于记忆,甚至过目不忘,这当然很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明白所读之书的意义,也就达到读书的目的了。
曾氏原文: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略记得矣。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大体意思:读书记性平常,这不足以忧虑。所要忧虑的,第一怕无恒心,第二怕随便用笔点一遍,并没有看明白。这可是大毛病。若实实在在看明白了,久而久之必然会有些味道,心里好像有一种怡悦境界,那么自然就记住了。不必求记住字句,却要明白其中意味。
“有恒和明白”是学习的根本,仍记得我小候在农村上学,三四年级前的知识学完后,基本每天回家都会向父母炫耀,甚至能流利的背诵一部分给家人听。所以,一直到现在母亲每每讲到我,总是说小时候学的知识都能“倒背如流”,这实属是对孩子的认可和褒奖。可是后来,由于是在农村,兄弟姐妹又多,基本上对每个孩子就相当于“放羊式”的管理,加之我本身又时常和村里面能捣蛋的孩子玩,慢慢对学习的新知识就“不太明白了”,一直到上初中时都受影响。
在学习的道路上,只要能始终做一个“有恒和明白”的人,总归是差不了多少,甚至会有一番自己的天地,成长中不必过多在乎是不是聪明过人,也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气馁,更不必为死记硬背而大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