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
批评孩子是很多父母的拿手好戏,我们常常美其名曰:批评是为你好,批评是为了使你进步,批评是让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给批评披上了一层“都是为你好”的外衣,甚至忘记了批评是为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睁开眼睛看一看,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在我们的持续批评下,孩子并没有向期望的方向发展,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我们的批评包含了太多个人情绪,如贬低、羞辱、愤怒、攻击。海姆•G•吉诺特说,有益的批评不会指向人格,而是要处理面临的困难。它绝不会对个人进行攻击,只会就事论事。而无益的批评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些脱口而出的侮辱人的话。这种过去的遗产是我们不需要的负担。我们需要学会的是不带挖苦和嘲笑的沟通方式。不要攻击人格,不要批评性格,要处理眼前的状况。例1:孩子不小心把颜料撒得满地都是,父母非常生气。
母亲:颜料撒了,拿拖把来,等下干了就不好擦了。可能的推论:妈妈没有责备我,我下次要小心一点。(擦地,补救)例2:孩子数学考试不及格,父母非常失望。父亲:就你现在的成绩,以后只能去工地上搬砖头!说不准搬砖头都没人要,现在搬砖头还要有文化呢。(贬低加羞辱)可能的推论:难怪你现在只能当个保安,还不是当年没好好学习。自己学不好,凭什么要求我?(无益的批评)父亲:数学没考及格,你心里肯定很难受吧。你看需不需要请一个老师给你辅导一下?可能的推论:爸爸愿意花钱让我补习,看来我要好好学习了。爸爸挣钱不容易。(好好学习)例3:孩子偷偷把手机带到了学校被老师没收,老师电话通知家长。母亲:早就跟你说过了,不能带手机到学校,你就是不听!学习没搞好,还好意思玩手机?父亲:他一直就是这样,大人说话从来不听!学习不行,玩手机还挺能哈。(讽刺挖苦贴标签)可能的推论:在你们眼里,我怎么做都不行,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无益的批评)母亲:手机带到学校被老师没收了,你心里肯定很难过吧?父亲:老师说,学校有规定,不能带手机到学校。如果实在想玩,周末在家可以玩一会。可能的推论:我把手机带到学校是违反规定的。爸爸妈妈没有责怪我,允许我周末玩会手机,我要好好学习,对得起他们。(遵守学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