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有位10岁的女同学叫小雨,她的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在人面前非常腼腆,上课从不主动发言。当老师提问时她总是低头回答,声音也很小;下课后也总喜欢独自坐在座位上发呆,不愿跟同学玩耍,越来越被班里的同学边缘化。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小雨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她的心理发展不健康。我多次把她叫到办公室进行单独交流,发现这个孩子不是单纯的内向腼腆,而是存在自卑畏怯的心理问题。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失望等负面情绪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自卑也让她心理变得十分敏感脆弱,即使她在某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总觉得自己与别人有很大的差距。
为帮助小雨克服自卑畏怯,树立自信,我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辅导: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小雨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失望等负面情绪影响,这是她对事物的认知问题造成的。作为班主任,我主动帮她分析产生这些不合理情绪或自卑感的原因,并进行赏识教育:从她身上寻找优点进行肯定和鼓励,对她身上存在的缺点引导她正确看待,在遇到挫折时指引她向前看,化挑战为动力,加大交友范围,从而帮助她建立自信。
在课堂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小雨的感受,用热情的眼神引导她参与课堂提问,用鼓励的话语帮助她参加班集体活动,在生活中给予她更多的关心照顾,在课间休息也会与她亲切交流,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无处不在。
在班上,我特意给小雨安排了小组长的职务,让她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监管纪律。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反映她非常有责任心,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在每周的例行班会上,我也会优先让她发言,对于集体的活动,也会让她参与策划主持,她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和她一起玩
通过大半个学期的心理辅导后,小雨的自信心明显提高了,上课不仅能积极举手发言,下课也会主动和老师交流,与同学玩耍。现在,她有一群知心的朋友,互相帮助学习,成绩也飞速提高。家长也反映她不再孤僻内向,变得阳光自信,还能主动帮忙做家务。
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很多,但关键是我们要向问题学生倾注更多的爱,教育学生就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细心、恒心。同时加强家校联系,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