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晴
亲子日记第(2149)天
李攀+7.6李可心妈妈
《父母规》诵读第1152天
第十五周即将结束,今天到了周五,住校的孩子们都可以回家来过周末了。准备些好吃的,开启周末美好时光吧。
昨天曾经有那么一小会,想到了关于三代人同住的问题,就是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相处问题。身边有全身心关爱孙子的爷爷奶奶吧,不过我说的这类关爱孙子辈的爷爷奶奶也分为两种,这两种都是毛孔里都透着关爱下一代的那种。不过一种呢是经常准备好吃的用的给送过去,会有相聚,但是不会总在一块,生活方面几乎全方位照顾到,当然了这个照顾只是短时间的见面和物品送达,在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上不插手。作为外人的话,我们一般会感觉这种爷爷奶奶特别好吧,既表达了爱,又没有过多的干涉,而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压力,他们隔辈的这种区别也会更大一些。还有一种同样是非常爱孩子,而且还把这份爱揉碎在一天二十四小时里!一日三餐给小家庭的几口人伺候上,还是那种谁下班回来就会再给做点吃的那种无缝隙的照顾,孙子的穿衣厚度,睡觉,学习都是参与其中。那份爱谁也不能有所质疑,但是相对来说管的太多了就会让年轻人和孙子辈的不舒服吧[偷笑]而且这种照顾,在遇到年轻人表示不同意见时,都要坚持以爷爷奶奶辈的做法为准,学习和教养方面,还会认为年轻人的方法不对……这样就会有矛盾产生吧。举个例子:奶奶晚上带两个孙子辈的睡觉,偶尔孙子辈的跟妈妈住一晚,还凑巧的感冒了,那么就会出来个妈妈嫌天热开空调睡觉,或者屋里暖气很热让孩子穿的太少的结果[呲牙]按道理来说,小动物生了宝宝都能照顾活了,那么作为灵长类的人,每一对父母都有照顾孩子的本能,可能照顾的好坏不一样,但是肯定都是往自己认为的更好方向使劲呐。这两种爷爷奶奶如果做选择的话,恐怕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选择第一种[偷笑]关爱一直在表达,但是从不“越权”!有很多爷爷奶奶从来不关爱儿孙,他们肯定是很羡慕有老人照顾了,但是有些方面真的不能有两代人的参与哦,特别是教育方面。爷爷奶奶肯定也很愿意孙子辈的学业有成啊,但是遇到爷爷奶奶的观点和爸爸妈妈的观点有出入时,就需要提前约定好矛盾时刻谁正确的事了。爸爸妈妈上班是很累,但是遇到教育方法不符合自己的认知的事,他们也愿意孩子是按照他们的认知去做的。所以说在有些爷爷奶奶述说自己的辛苦付出不被年轻人认可事,有很大程度可能是表明他们“越权”太多。年轻人为人父母了,他们有能力做好父母的,所以爷爷奶奶辈的也不要过分嘀咕他们的能力,小母鸡小鸭子都能做好爸爸妈妈,更何况年轻人呢。所以说,到了某个时间,适时退出儿女的生活也算是一种考验了。
早上和朋友们走圈时,听到朋友说到连云港有地震,而山东某些地方有震感的事,心里也跟着揪了起来,不过她家女儿早上起床第一时间就打电话跟妈妈说只是有震感,他们很安全,让妈妈放心……呵呵,一瞬间心里的感动就爆满!我们认为的不懂事的孩子,他们真的挺懂事的!可能是现在网络很发达了吧,貌似经常看到哪哪有地震,哪哪有震感的消息,不管远近,看到后都会有各种担心,这个跟任何外在因素都没有关系,只是因为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不过担忧是没有什么用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了。
下午接到李可心时,人家来一句“哎呀,怎么五天一下子就过完了,我都还没有住够呢”[捂脸]好吧,你的没住够让为娘甚是放心。我们娘俩一路回家,她在后座讲述着在学校的种种,哈哈,有那么一段时间,我都想念每天接送她的生活了。一直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孩子们是很难得到成长的,我们给不了他们想要的高度,那就不如趁机会放开手,让他们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逐渐羽翼丰满!
睡前思考:做人,不是多说话,而是要会说话;不懂时,不说,懂时,少说。
与小人争辩,辨不出道理;与家人争辩,伤的是和气;与朋友争辩,伤的是感情。
守嘴是福,不多吵,不多说,不多问,嘴上不多说,心里明白就行。为人处世,不会说的,就不要说;不该说的,就不必说。
不要不懂装懂,夸夸其谈,少说几句,没有人会把你当哑巴,话多了,容易得罪人,也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守好一张嘴,把好是非关,生活才会心安。
自古,树大招风,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道理要牢记。
有些话,只适合藏着,不适合说;有些事,只适合看破,不可以说。心里明白,嘴上不要说出来,这样才不会伤到自己,招惹别人。
人生路上,要学会沉默,该明白的要明白,该看透的就要看透,不该说的 就不要说。
经历了岁月,才能明白人生的苦痛,经历了磨练才能懂得生活的艰辛,要明白,学会说话,说好话,是人的一生中必修的功课。
说话,让着别人,不去争,不去吵,与人和善;凡事看透不说透,凡事看破不说破,与人留余地,与自己留后路。
学着糊涂一点,学会愚笨一点,这样才安静,才从容。沉默是最好的自救,尤其是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闭嘴。
人在极度愤怒的时候,最容易出口伤人。大悲的时候,容易悲观,在大喜的时候,容易兴奋过度,这个时候,人往往容易失态。
说话,是每个正常人最简单的能力,往往我们说一句话,毫不费力,却因为多说一句话,而招惹是非;做人,不能太过自我,要考虑到所处的说话环境,顾及他人的感受,有所把握,然后才能好好说话,好好生活。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
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第(2150)天
李攀+7.6李可心妈妈
《父母规》诵读第1153天
周末了,祝大家周末愉快。早上被生物钟叫醒,听着外面的风声,和不知道谁家的说话声,有那么一瞬间自己是忘记了是周末的。不过也几乎在同一瞬间想到昨天晚上自己关了的闹铃,呵呵,大家周末好。美好的周末从早上的迷糊开始吧。
去公司的同事并不多,到了周末大家也是各自都有事,每天忙忙碌碌,到了周末也确实需要陪陪孩子,陪陪老人了。还有个原因就是最近感冒高发,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吧,都是各有自己的症状,有的发烧,有的咳嗽,有的流鼻涕,可是哪种症状都少不了治疗!那么治疗这个事,你会采取哪种治疗方法呢?
比较稳妥的方法就是去医院或者去诊所了,由专业的医生给做做检查,确定一下病因,再针对治疗。这是最安全也会比较快速的方法了。不过这种治疗,如果是在医生跟前打针吃药也就不用担心了,但是如果是医生开药后拿回家使用,请一定注意使用方法!我看到过一个新闻,说是一个孩子吃药后症状没有缓解去医院再做检查时,结果发现呈现毒品阳性!各种询问后才知道是在家吃某种咳嗽药过量了!很多时候药品按照医嘱吃可以治病,但是过量服用可能就是致病了!另外还有一个患者是同事陪女儿住院时的同病房的,现在针对孩子的咳嗽,有很多人选择吸雾吧,这个方法是医生把一定量的药物通过设备雾化后,让患者吸入,但是这位家长是家里有雾化器,所以她是带药回家给孩子吸雾(症状不太严重的回家治更好一些,避免在医院交叉感染嘛)但是家长回家后忘记了用量,说是把一天三次的量用在了一次的雾化上……吸雾中孩子心跳加速,并且昏迷!拨打120去医院后才有所好转!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注意这个,千万要谨遵医嘱。
除了这种治疗方法,是不是还有大多数人是使用家里的储备药的呢。我这次有鼻子不舒服打喷嚏头疼的症状,就是吃的家里的备用药。这样吃药一定要控制量,更不要加量,也不要者同类药重复吃!而且不确定某种药的药效时,要找专业的人询问药效,且不可胡乱用药。这个情况就让我想到一个老大姐,我们都知道老人们心疼钱,不是忍受不住的情况肯定不会去医院检查嘛,他们会根据这一辈子的经验来自己当医生给自己和家人“看病”!有一天忽然说要给腰疼的家人用一种营养神经的药!那个药有很多老年人在用,但是人家都是经过医生判定后需要用那个药才开始用的啊,而且正好我爸和我娘他们俩就用着,所以当时我就大体说了一下这个药,但是提醒她不能随便吃,如果真是要用这个药试试效果,也一定要先去医院做个检查!即便是她认为医院做不出啥情况,也一定去一趟诊所,说清楚症状后,咨询人家需不需要使用这种药物!我心里肯定是感觉她凭经验自己当医生不行啊,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很难改变别人的认知。但是这个事之后,今天见面后,人家老大姐说:哎呀,你说的一点没错,那个药真是不能随便吃,问了诊所,他们说不行!他们和你说的一个样……哈哈,能去问问专业的人就很好啊。所以我们在家吃备用药时,一定要做到别给自己和家人当医生!用药这个事,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效果时,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咨询。而且有病最好是去医院做检查,确定是什么问题了,再对症下药,那样安全还能好的快!
睡前思考:《了凡四训》中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
先天之命不可改,但后天的命运和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性格决定命运,德行决定福气。
人生在世,要想行的稳,走的远,就要把德行放身边。
有这三种德行的人,命最好,福最多,不可不知!
01说话有口德,是一种人生修养
《增广贤文》(想了解更多精彩书摘,下载“点外”APP即可获取)中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个人能说话是种本能,会说话则是一种修养。
为人处事,智慧与聪明往往只有一步之隔,看清事态是聪明,留有口德则是一种智慧。
孔子曾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做人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口出善言,才能广结善缘,收获人生的好福气。
美国种族歧问题由来已久,有段时期相当严重,各种因肤色不同而演变的暴力每天都在上演。
有一个贫困的白人家庭,因为小孩半夜发烧,需要去医院看诊,临时搭乘了一位黑人司机的出租车,这在当时的境遇下看起来有些许敏感。
上车后,小女孩看了黑人司机一眼问道:“妈妈,为什么司机叔叔皮肤的颜色和我们不一样?”
这位妈妈听到先是眉头一紧,想了想笑着回答说:
“因为上帝要让世界缤纷多彩,所以创造了不同颜色,但是我们并无区别。”
听到这句话,司机一路紧绷的身体也有所放松。
到了医院后,司机坚决不收钱,说道:
“小时候,我也问过我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她说因为我们是黑人,所以低人一等,如果换成您今天的答案,或许我就会是另外一个我了,不过还是谢谢你。如果你以后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找我。”
语言有时像把锋利的刀子,很多时候伤人于无形,往往随口而出的话,在漫不经心中会给他人造成很大的人生阴影。
鬼谷子说:“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
与别人说话,要有同理心,让对方产生好感,自然会认可你这个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人生的修行其实就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你嘴里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做人养一张富贵嘴,才能享一世富贵命。
02做人有掌德,是一种为人智慧
做人有掌德,人生才能不狭隘。
接受别人的优秀,发自内心为他人鼓掌,不仅是一种为人的品德,更是自我成长的意义。
一位西班牙学者在《智慧书》中写道:
“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上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
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一路走来跌宕起伏,喜忧参半。
当我们学会从最简单的喝彩开始,接受别人的优秀,才是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步。
人生就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或长或短,皆是宿命。
做一个路边鼓掌的小花,让左手拥抱右手,为他人喝彩,也能活出生命中的光。
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
在论坛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女青年到一家公司应聘,经过几轮面试后,只剩下她在内的3个人进入最后的演讲环节。
因为学历没有其他两人高,经验也不足,她很担心自己会被淘汰,这样的紧张情绪导致了她演讲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失误,演讲完后,她沮丧的认为肯定会被淘汰。
但是出乎意料的结果是自己得到了最高分,原来在其他人演讲过程中,听到对手精彩的发言时,她总是情不自禁的为她们鼓掌。
这一无意识的举动,被担任主考官的老总认为她善于欣赏和肯定别人的优点,即使这个人是竞争对手。
能看到别人的优秀,正是这个公司不可或缺的团队精神。
这个女孩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为他人鼓掌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机会。
把掌声送给别人,不是刻意抬高或者贬低,对别人的肯定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做人的优秀品德。
做人有掌德,俞伯牙和钟子期才能成就《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做人有掌德,鲍叔牙和管仲才能齐心合力成就齐国“春秋五霸”之首的地位;
做人没掌德,心胸不宽广的人,才会留有既生瑜何生亮的人生遗憾。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并不是所有人都活的万丈光芒。
很多普通人究其一生都在追寻生命中那些微弱的星光,我们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燃烧自己,同时学会温暖他人。
生活的历练和时间的洗礼会让人明白:
无论强者还是弱者,适当给予掌声,不仅是对他人付出的肯定,也是给予自己的一种称赞。
真正的为人智慧,就是要永远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别人的优秀,学会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
做人有掌德,人生才有大格局。
03处事有信德,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才华
曾国藩(想了解更多有关曾国藩的人生哲理,下载“点外”APP即可获取)说:“人生在世,需有一诚字,以之立本之志。”
经历过坎坷曲折,体悟过悲欢离合,我们懂得为人要真心,处事要诚信,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收获更多好福气。
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人不诚而无交,心不诚而无品”。
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进行改革。
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为了树立威信,也给百姓一个交代。
商鞅下令在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但是围观的人都不相信这么简单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看热闹的人一堆,可是行动的人却没有几个。
见此情况,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对于他的这一举动,围观的老百姓评价说:
“左庶长的命令一点不含糊。”由此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也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北宋词人晏殊,十四岁被人举荐参加科考。
拿到考卷,晏殊发现考试的题目竟然和自己前两天练习的篇目相同,他随后请示更换考卷。
宋真宗由此赐他“同进士出身”,如此殊荣,是晏殊凭借自己的诚实换来的。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所谓诚信赢天下,守信得人心。
有诚信的人拥有大格局,因为他们有长远的考虑,不会拘泥于眼前的蝇头小利。
正所谓:人生有尺,做人有度,任何时候,诚信都是一个人最好的人生风水。
《穆斯林的葬礼》中有句话:“人可以失落一切,惟独不应该失落自己。”
所谓时间见人心,细节见人品,为人处事,一定要谨记,品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基,也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做人有口德,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
做人有掌德,为他人喝彩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做人有信德,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余生,愿我们不忘初心,德行合一之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