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的一小部分,大多是关于孩子心理方面的故事。
关于义强同学的信以及心理问题,李老师没有说一些假大空的话,也没有义正言辞的批评讲道理,先是说了自己青春期时同样做过类似、甚至更严重的事情,通过这件事告诉义强,青春期对男女两性知识感到好奇是无法避免的,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们渴望了解性知识是一种普遍而又正常的心理,与“下流”无关。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正向的引导,让义强通过正规途径去了解男女两性知识,从而解除义强在心理上的负罪感。
关于蔚翎同学的性格,李镇西老师先从科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会使自己感到孤僻,同时举例说明了与社会集体产生联系的重要性,一个人就算再出众,但如果因为性格问题,也会导致一事无成,最终泯然众人。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必定要与他人、集体、社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之后同样给出了四条建议:一、学会大声说话。二、尝试抛头露面。三、主动关心他人。四、积极投身集体。在我的理解中,这四条建议与心理学中的系统脱敏法使很相似的。用层级放松的方式,鼓励逐渐接近所害怕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
姝洁的问题大概是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的,相信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或许是成为科学家,或许是成为文学家,再或者使艺术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那些伟大梦想都经历了多次改变,最终随着时代的浪潮随波逐流。李镇西老师对姝洁给出了最简洁的回应: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同时给出了方法,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理想或许美好,但现实并非随心所欲。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金字塔顶峰,但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普通人中最好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