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用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是政府、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守护好民族的未来,让祖国的“花朵”向阳而生。作为班主任,没有比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更痛苦的了。正像被我们用“差生”“学困生”所冠以头衔的学生,表面上满不在乎,其实内心更加脆弱,他们往往更为敏感。他们用类似不学习的举动来掩饰失败和挽救自尊,但内心一样有着对成功的渴望。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先生”,更是学生精神上的领路人。
首先要做的就是发自内心的肯定。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我们不要习惯用一个标尺来衡量他们的全部。不能仅仅在分数上“论英雄”,否则只能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孔子早就说过“有教无类”,我们要学会用放大镜捕捉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使得“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更有意义并且充满乐趣。
针对班上的“顽石”,我们要通过耐心的劝导让他意识到“学习没有用”不是他真实的想法。他其实比别人更渴望好成绩。老师要从他自身的优点上面肯定他、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学的好。当他的书法获得老师的肯定的同时他感到自身的价值得到了认同,内心对于“失败”的戒备才慢慢被打开,才能慢慢接受老师的劝导。
其次,要善于激发动机。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告诫我们: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在让他们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内心燃起积极前行的火花才能克服人生路上一个个的路障,毕竟,“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再次,要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我们要创造性的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扬长抑短。同时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及时奖励,并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管是让他作为老师的“小助手”还是在班级同学面前表杨他细微的进步,都是在给他感受“成功”的机会。他们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和学习习惯往往成为进步的羁绊,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们的“旧病复发”,还要鼓励他们一次次战胜自己,不断增强信心,最终实现华丽转身,到达成功彼岸。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作为一位老师,需要做的是细心呵护每一颗种子,浇好水,施好肥,用爱滋养,唤醒其内心力量,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