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二楼会议室,开会讲了很多内容。
首先陈校长就安全问题展开,老师要注意语言上,行为上是否合适,要鼓励和相信学生,让家长成为学生学习安全的助力军。
之后几位老师对学习收获做了报告。首先是大单元教学。崔允漷教授认为:“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这里提到的“学习单位”“学习事件”“课程细胞”很有启示意义。他将大单元同现有教材中的单元加以区别,提供判别标准:“譬如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这就是说,大单元教学应该是一个具有特定素养目标,拥有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议题,有着特定活动方式的微课程设计和个性化的课程实施。通常我们熟悉的教材单元,有主题、知识、技能的某种关联,但其容量仍然有限。而大单元教学则有望突破教材单元的限制,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基于自己设定的核心素养目标,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基于学生更真实、更具体的需求,跨单元、跨书册、跨媒介地整合课程资源,实现情境和任务、目标和资源、学习活动和评价的全过程整合与重构。
其中我对任远老师讲的在案例中学习颇有感触。要找出学生不完成作业或不听讲的原因,而不是指对冰山上的一角进行批评。还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我在反思我的课堂上,学生如果有开小差行为时,是我的课堂不够吸引学生兴趣。还是一些其他因素。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激发起学生的自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