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非暴力沟通》里作者引用的一位医生的笔记:“……非暴力沟通帮助我敏锐地觉察他们的需要,了解特定的时刻他们需要听些什么。这对改善与血友病人和艾滋病人的关系特别有用——此类医患关系常常受到强烈愤怒和痛苦的冲击。在过去的五年,有位患艾滋病的妇女接受了我的治疗。最近,她提到,我努力帮她寻找生活的乐趣,是她得到的最大帮助。非暴力沟通功不可没!在过去,一旦得知病人患了致命的疾病,我就心灰意冷,难以真诚地鼓励他们拥抱生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开拓了视野,找到了新的沟通方式。它与医疗活动相辅相成,我真是喜出望外。随着更频繁地投入非暴力沟通之舞,我更加热爱工作,并深得其乐。”这让我产生了深深的自责,后知后觉到自己没能更耐心疏解父亲,我如果早些懂得这些,是否罹患癌症的父亲的最后能舒服些,虽然身体疾苦,但这些能否让他疗愈苦痛,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再回到当初会如何,也可能缘于自己对世界残忍一面的无知,被情绪左右的彼时,知道道理也不会有任何改善,毕竟,父亲的性格在那里,我们的局限性在那里,回想那时的我也试图想带他了解更多看到更多,但种种原因下,总不能如愿,总之,终是遗憾。
自从父亲去世后,有时不自禁中,看到能与父亲关联的点就会引起一阵反思和懊悔,比如懊悔没有带爱唱歌的父亲去趟KTV,比如懊悔父亲好好的时候没能多去他摊上帮他,比如懊悔没有与父亲在某个深夜促膝长谈,比如懊悔他好好的时候,没能和他组个局喝到吐,或者打个牌,陪他乐呵,彼时,自己好像很少能走进父亲的心,也心血来潮过,招呼他的时候,他也不去,生活已经将他爱疯爱闹的一面抚平,那个喜欢带我通宵在电影院的椅子上看武打电影的顽童父亲,只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了,唉,想想尽是遗憾!这些懊恼来临的时候,心痛又无力,但起码,让我感知到与父亲的关联,知道他永远活在自己心里,痛定思痛,也让我更珍惜现有的情感,好的坏的,都有向上的可能。
怀揣珍宝似的记忆,走好以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