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这篇文章,有所思考。
沉痛的是为年仅16岁的宁小燕自杀感到惋惜,这样一位品学兼有的花季少女 。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宁小燕这样的学生并不少。他们从小时候的活泼开朗一步步走向孤独,郁闷。
作为教师,我认为:首先,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是最重要的。通过沟通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如果宁小燕的父母不仅仅是她的哺育者,更是她最信任的知心朋友……那么,宁小燕的生命之火本是不该熄灭的。
其次,孩子不仅和家长沟通交流,还应多交朋友,和好朋友交流思想,开阔视野,放宽心态,也许心里的矛盾会少一些。
现在一些孩子的承受能力较低,我认为,还应该增加孩子的一些受挫教育。低年级一些优秀的学生,一旦到了高年级,很难在班里出类拔萃,心灵上的打击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学习兴趣更加低沉,不愿意和学生交往。
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孩子要保持正直和真诚的心,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心理引导。他们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想独立就是缺少独立的能力,又不想父母去帮忙,更讨厌父母的唠唠叨叨。作为老师,更应该通过教育,让每位学生都乐意向自己,敞开心扉,同时不知不觉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李镇西老师提出了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德育观念是随着时代更新的,一步步在变化和补充完善,但是不变的是,教育者要不懈探索、不断创新...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学生面前,不要施展自己的权威,平等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抬起头,同时,要告知孩子有事情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不要藏在心里,有事情及时分享,把老师当作自已最好的朋友,老师也会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与学生感同身受,这样,孩子才会越变越开心,少些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