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天气雨加雪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万里山,天边归燕披残霞,乡关在何方?……”这首《梦驼铃》我们80后一点都不陌生,上学时整天听,那是只知道是一首思乡的歌曲,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一段故事,我也是最近从抖音上看见的。
原来梦驼铃的故事背后竟然藏着一段屈辱的家国恨。清朝巅峰时期,我国国土面积是1316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形状酷似美丽的秋海棠叶子,然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开始,清政府便开始了割地赔款的屈辱史,我国先后失去了黑龙江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约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45年二月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投降指日可待,但是我国的抗日战争十分艰难,斯大林出于本国利益提出若要苏联对日宣战,我国必须同意外蒙古独立,同面8月14日,经过了与苏联两个多月的谈判,民国政府最终做出了妥协,至此我国再次丧失了外蒙古这片近
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华版图也由美丽的秋海棠叶子变成了大公鸡,这也成了无数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上世纪80年代,著名词作人小轩跟随部队慰问边防战士,从老兵口中了解到了这段海棠血泪的辛酸史,身为华夏儿女,小轩深感痛心,并由感而发写出了这首歌曲-梦驼铃。
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才知道这不光是一首思乡的歌曲,更是我们家国和国民的痛,历史不该背遗忘,希望我们牢记历史,激励后人,别忘国耻,知耻而后勇。
树一中学九年级五班王彤宇妈妈
昌城小学五年级六班王玮旭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