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阴
亲子日记第(2153)天
李攀+7.6李可心妈妈
《父母规》诵读第1156天
雪后的没有初晴,但是经过雪的洗礼,到处都呈现出美丽的景色。树叶上的积雪,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幕:秋天的周日,家长带着我们去地里干活,走不到地头上呢,就能看到“一树树的棉花”。棉花刚开始开的时后,棉花棵上还有很多绿色的叶子,那时不太明显,但是到了开花特别多的时候,叶子很少了,放眼望去满地都是雪白的棉花!昨天看着窗前的法桐树,树叶上都留住了白白的雪,看上去就特别像小时候看到的棉花田。道边的绿化植物上,到了今天早上都还是有不少积雪,融化了的带走了一些灰尘,显得绿化更干净清新,仍然留下的雪也显得格外耀眼。而且也盼望着这场雪能够带走一些病毒吧,感冒发烧的人那么多,又受罪又耽误工作,孩子们还会耽误学习!田地里也迫切需要这场雪送来一份湿润呐!看着天气预报,这周天气都不太好,不过不管是下点雨还是下点雪,只要是湿润一下空气,我们就都会更舒适一些吧。
空闲时间赶紧整理了一会资料,系统里又新进一些信息,尽快整理出来才能给予更好的服务嘛。中间接到弟弟的电话,说是吃饭时感觉有腰部疼痛,就赶紧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又有个结实落下来!直接实施小手术,震碎排石吧。他是做完手术回宿舍时给我打的电话,但是我们都是购买了合作医疗保险的人呐,他这样在门诊治疗是没有社保报销的!虽然已经来不及了,但是我还是跟他说了一遍,像这样的情况去医院后可以先跟医生咨询一下,确定需要小手术,花费也会一两千块或者两三千块,那就先办理住院手续,那么检查的费用和手术的费用也就都属于住院费用了,也就属于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之内了,那么根据医院等级不同,扣除相应医院的免赔额,剩余的也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比例报销了,当然了各地合作医疗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我的吧是菏泽市定陶区的,我儿子的在暑假期间还是东营的,我们娘俩一块去二院查了个血型,只是从便民处挂了号去做的抽血检测,我的报销了十五块钱,儿子的一分没报。所以说合作医疗的报销,跟医保所在地和医院等级以及医院所在地都有关系,我们多咨询多注意,合理使用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给人民福利待遇,也保护一下自己得来不易的钱袋子。
晚饭时弟妹打电话,说是家里一个大侄子今天喜得一枚美兔女宝,看着照片里宝宝的可爱模样,我们的心都要被融化了。哈哈,原来回娘家,自己家有好几个称呼我姑姥娘的[捂脸]今天开始,自己家有了第一个称呼我姑奶奶的人[破涕为笑]好吧,虽然这俩称呼又显老又显的人过于厉害,但是人丁兴旺的确是老人们的期望啊。
聊天中弟妹说她最近腌了黄瓜咸菜,问我有没有腌,一听着我说不会弄没捣鼓时,就表示尽快给我寄来一些!我家的弟弟弟妹,姐姐姐夫人都是很好,平时说说笑笑,弟妹他俩有时候还会挨说一顿,但是他们都很分得清好赖,从来不会因为我说了什么而生气。当然了我说他们时,也确实都会是为他们考虑,比如教育孩子这方面,他们夫妻俩都不够用心,算是那种期望值挺高,自己的言谈举止却带歪了孩子的那种吧,咱都清楚父母这样,孩子根本没办法达到他们的期望值的,可惜的是,说了他们也没有太大改变,要说后来作对了的事呢,那应该就是在我侄子中考结束后,“拼命”为孩子找了一个能够继续上学的学校吧。人嘛,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呢,平平淡淡携手同行,那就是一家人最大的福气。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双减的文章,感觉人家写的很好,分析的特别到位。睡前思考:
关于双减,最大感受的莫过于今年的家长们,清华大学校园张贴的一张“双减”海报,一夜惊醒所有人。
双减实施一段时间了,孩子们有什么变化?
我有个当班主任十几年的朋友说:“原来水平差不多的同学,现在已经拉开了差距。这时候就能看出家庭教育的区别了。”
原因很简单: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教材,这证明外部教育环境是一样的。
唯独不一样的,是千差万别的家庭教育。
优秀的孩子,无论外部环境怎样改变,他始终保持着骨子里的自觉和清醒。
而大多数普通孩子,更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政策一变,就随波逐流了。
新政来了后,才知道谁在混日子。
潮水褪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1 把“双减”等同于“快乐教育”孩子未来要吃大亏
抖音上看到一个孩子在玩手机。
他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随着游戏场景的变化玩得摇头晃脑的,看起来快乐极了。
更快乐的是家长对这一幕的态度:
“感谢双减政策,不然哪有机会玩手机啊!这技术应该来说还算可以吧!”
双减让教育更公平了,的确值得感谢,但不该放任孩子玩手机啊!
共青团中央曾这样解读双减:“如果认为双减之后,孩子放养、父母放飞,那就错了。最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鲜明指示了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样的。
打比方说,未来不是不让射手射箭了,而是换了一个更远的靶子,更考验选手。”
放养孩子的弊端,几年后就能明显看出来。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女儿,曾经奉行完全放养式教育,暑假就让她玩、玩、玩。
天天玩得收不住心的孩子,连暑假作业也不做,游泳课也不愿意上。
“不学就不学呗”,他和爱人都不着急。
完全“听之任之”几年后,弊端出来了。
女儿的数学成绩经常倒数第一,每次辅导作业他都很头疼。
更严重的是,因为从小没被约束过,她上课经常不守规矩,很调皮,经常被罚站,同学们都开始给她起外号了。
老师经常给丁教授发语音说,女儿上课跟不上、学习习惯不好等,他经常焦虑得睡不着觉。
直到参加了家长会、看到其他孩子的知识、见识,他才意识到自己错得离谱。
“我们大意了。”他非常遗憾地说。
凡是让人快乐的教育,也会让人后悔,尤其是双减之后。
表面上看,孩子空闲时间增多了。
可实际上,你家孩子玩手机、看电视时,别人家孩子在打网球、学舞蹈、学乐器,甚至在读书、背古诗。
同样的时间,收获不同的成长。
有网友这样评价双减:
“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学生,二减不重视的家长,本质就是筛选。
上选人才为国家奉献,下选劳动力为国家添砖。至于谁是人才、谁是劳动力,没有人说。”
所以,别再把双减等同于快乐教育了!
9年后初中毕业、12年后高中毕业,小时候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孩子,差距将越来越大。
谁再放养孩子,谁的孩子就要吃大亏!
2 双减后拼的是父母的认知、规划、监督
前不久,新学期月考成绩出来了,我看到两份截然不同的考卷。
一份考卷来自于老师的吐槽,他们班语文成绩如下:
12分、38分、46分、42分、54分……
老师无奈地说:“双减之后,家长们庆幸不用再辅导了,孩子各自为战,结果一次月考就这样了。”
照这样下去,他觉得以后当老师会更难。
这个视频下面的评论里,我看到另一份考卷:语文99分。
这是一张三年级自测卷。
双减后学校不考试了,家长就监督着孩子在家“自我检测”。
家长还说:三年级难度增加了,对孩子的学习更不能放松,反而加强了对孩子的监督,孩子这才有了不错的成绩。
果然应了那句话: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家长辛苦的付出。
双减的目的虽然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但并没有减少父母的监督力度。
恰恰相反,孩子空闲时间增多了,更考验父母对空闲时间的支配智慧。
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小学生放学后没有作业了,爸爸就陪孩子玩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反应力、思维能力。
有远见的家长,不为“不用辅导作业”而窃喜,而是真正参与到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中来。
既培养了孩子的综合能力,也在高质量陪伴中建立起友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这不比一边任由孩子玩手机、一边又对孩子大呼小叫不学习强太多了吗?
教育部官网上有这么一段话:“它(双减)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
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
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如果说双减之前,教育孩子靠给培训班砸钱,拼的是家长的“硬件”。
那么双减之后,更拼父母的认知、规划、监督,拼的是家长的“软实力”,更考验家长的担当。
3 “双减”后课堂之外,才是孩子真正的分水岭
前几天,电影《长津湖》票房升至中国影史票房榜第四、全球票房榜年度第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竟然有胡军13岁的儿子康康一份功劳。
康康是个军事迷,从小喜欢研究飞机、坦克、子弹之类。
胡军拿到长津湖剧本时,让康康看了看。
没想到康康提了许多建议:子弹型号应该怎样,多少号的子弹能打透什么型号的坦克等,编了一个很长的短信。
剧组开会时胡军读了儿子的短信,剧组军事专家连夸康康专业,导演徐克也赶紧找人改剧本,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津湖》。
才13岁的康康,在军事方面的认知就不亚于成年编剧了。
优秀的背后,离不开父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支持。
胡军曾说过:“孩子的兴趣、爱好,才能决定他以后的生活目标。”
认为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内心的健康、自我的建立,都在于找到喜欢的行业,拥有“滚动式的幸福感”。
所以宁可孩子不考第一,也要拥有课堂外的兴趣。
双减之后,决定孩子命运的,不再只有一纸考卷了。
未来的人才不只有“高考状元”,还有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这就意味着:以后孩子的努力方向,不止课堂之内的卷面分数,还有课堂之外活生色香的现实分数。
否则即使千辛万苦考进名校,依然活得浑浑噩噩,像“985名校废物”一样,陷入抑郁。
比如来自武汉大学的丫丫。
她没有自己喜欢的事,也不太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
看别人在做什么,然后自己就一定要做,并且觉得一定要做得比别人好才行。
如果做不好,她就会对自己很不满,心理很不健康。
对于未来,她也没有很明确的规划,投简历时只敢投不限专业或者管培生之类的工作,感觉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什么优势,很自卑。
从前的教育,培养的是考试型人才、功利性人才。
分数虽然提上去了,代价却巨大,孩子动不动就抑郁、自杀,心理脆弱,高分低能。
双减后的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
除了分数,还考验孩子的体能、特长、审美、心理健康、动手能力等。
多元评估,既要高分也要高能。
所以未来家长的使命,应如教育部所倡导的那样:充当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学习引领师、人生指导师、习惯监督师、兴趣合伙人。
将视野拓宽到课堂之外,陪他阅读丰富内心,陪他运动强健体魄,带他看展培养审美,带他旅游见世面,带他体验各行各业了解生活百态……
“双减”后,课堂之外,才是孩子真正的分水岭。
多元化的培养,才能收获各方面能力都不错的孩子。
4 那现在,“双减”之后,教育对未来人才的培养,究竟是什么样的?
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说:“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双减,就是给这样的人才创造条件。
中国的教育,真的变天了!
家长也该改变教育理念了!
虽然孩子仍需要继续努力,但父母更要全面参与。
不想毁掉孩子,千万别让他放任自流,更别把他完全拜托给学校、老师。
父母一定要抓住这3个关键:提高认知、认真规划、严格监督。
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吃到政策的“红利”,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