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应”最初由美国工业心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提出。他在一项工厂调查中发现,工人的生产率不仅与工作条件和薪酬等因素有关,还与他们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有关。
简单的说,霍桑效应就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观察或被关注时,就会刻意表现出比平时更好的行为,以期望获得好的结果或反应。
在我们教学中,霍桑效应指的是当学生知道老师正在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且进行积极的监督和指导时,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更努力地做作业和完成任务。
拿我们班举个例子来说,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有一部分基础差点,平时听写出错多,在课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拿出来听写,于是我便对同学说,你们回家让家长给你们听写。但是,这么多同学中只有两位同学坚持了下来,每天听写的内容都会发给我,我都会立即在群里给他一个点评或者鼓励,与此同时,我会在班里进行表扬,时不时地奖励一颗个人星。在家长那边,我跟家长沟通,看见有的词语会反复出错,便跟家长提议准备一个纠错本,把这些错的记下来,反复听写,直至写会为止,家长也非常配合。在这里对这几位坚持的家长和同学点赞。今天下午的时候,我在想,你看因为表扬和鼓励,这两位同学已经坚持半个月了,而且听写内容也越来越多,错误率越来越少,那是有明显效果的。如果她俩能够把其他同学带动起来岂不美哉?于是,今天晚上,我便在群里发了王洪安同学听写的词语,并对他的坚持在群里进行了表扬,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同学们便把他们的听写私发给我,首先,我对他们的听写进行了认真地检查,错误的我会给标记出来,另外标上“××同学听写”发到群里,以此来激励更多的同学。今晚截止到九点,我共收到了18位同学的听写,从两位到了18位,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明天,再在班里对这一部分同学加个星星⭐️,进行表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这就是“霍桑效应”。
那如何将“霍桑效应”应用在教学中?
首先,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明确地告诉学生,自己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进度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学习情况被关注和看重,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其次,老师可以经常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监督和指导。比如,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最后,老师应该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持续地关注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霍桑效应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利用霍桑效应,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班级管理成效和教学成绩,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