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
孩子到了3岁以后,你有没有在亲子阅读上面感受到一些变化?
有的妈妈感觉变轻松了:孩子会主导读绘本的过程了,妈妈只要化身“辅助”,在认字上面多帮帮他就行;
有的妈妈感觉遇到“瓶颈”了:孩子阅读能力变强了,以前亲子阅读的“套路”能带给他的收获少了,不知道怎么帮他进一步拓展。
没错,这个阶段孩子变得更厉害了,他不再依赖你单方面讲故事,而是去探索绘本故事的更多可能性。
在3~6岁做好亲子阅读,进一步提升孩子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字的兴趣,是以后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的重要前提。
那么这个阶段,亲子阅读应该怎么读呢?先来看看3~6岁孩子的阅读特点。
3~6岁孩子阅读特点
可以安坐较长时间听故事,能理解稍微复杂的故事情节,开始思考并跟你讨论具体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他会问你“妈妈,大卫为什么会哭呀”,还会预测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语言能力提升,能越来越多地理解和使用像“因为……所以”这样有条理的话语,可以复述常看的绘本中的一些短句,或者主人公经典台词,以及他熟悉的故事;
有更明显的个人喜好,喜欢想象,有一定的联想能力;
开始对绘本里的文字产生兴趣了,他会指着某一个字问“妈妈,这个是什么”,还会要求你照着书上念,慢慢发现绘本里的图画和文字是有联系的。
怎么做亲子阅读?
01 选择合适的绘本类型
优先选择符合孩子阅读偏好的主题,你也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挑选绘本购买;
绘本文字的句子相对完整,但不需要大段描述;
买之前大人先看,主要看图画和故事有没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每次亲子阅读前,你可以把今天读哪本绘本的决定权交给孩子。
02 引导孩子建立文字和图画的联系
大部分3~6岁的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慢慢可以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到文字上了,他也具备了理解简单文字信息的基本能力。
虽然图画可能还是更吸引他,但是你也可以开始培养他对文字的兴趣。读绘本的时候,你可以指着书上的字讲,引导孩子把图片和文字对应起来。
比如小鸡球球系列绘本里,“小鸡球球”这4个字反复出现,你一遍遍指着它念出来,孩子就会逐渐意识到“小鸡球球”这4个字和画面里那只嫩黄色可爱的小鸡是对应的。
当孩子开始能理解绘本里的图文对应关系时,就说明他在阅读能力上也有了质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还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基本字。
当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之后,你还可以从偏旁和部首入手,帮他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义,比如“蜻蜓”都是“虫”字旁,因为蜻蜓是昆虫;“清澈”都是“三点水”,说明和水有关系。用这种方式,孩子就能从阅读的过程中认识更多文字。
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只要具备 1500 字的识字量,就能看懂其余 9 成以上的文字,阅读是帮助孩子扩大识字量非常好的方式,这也是为日后更好地自主阅读做准备。
03 让孩子给你讲故事
相信平时你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和孩子积极对话了,但大多数时候可能还是你主导,从现在开始,不如让孩子尝试给你讲故事吧。
拿到一本熟悉的绘本,你可以追问他故事的发展情节,重点围绕5个基本要素:他是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为什么?
孩子现在可能已经能说会道了,这样不仅满足他的表达欲,还能帮助他学会理解故事背后的逻辑。
04 多问假设性问题,鼓励孩子改编故事
如果你发现,按部就班地讲故事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了,不妨让他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试着改编故事,还能发挥一下想象力。
方法很简单,读绘本的时候你多问问假设性问题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你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尾吗?你希望结尾是什么样的呢?”
开放式的提问可以让孩子思考更多的可能性,也许他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还能塑造出一个更有趣的故事。
前面提到的 4 个方法,平时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可以用起来。坚持一段时间,你会慢慢发现,孩子会读懂一些简短的句子了。
随着孩子对图像、文字等理解能力的加深,一般到上小学后,他会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前后情节,也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甚至还能自己编故事,这时候你可以放手,让孩子多说多讲。就这样过渡到 9 岁左右,大部分孩子就会真正实现自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