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中,写事文章一般分为叙事类和故事类两大类别。叙事类就是我们平常最常见的写事作文,比如《母爱》《那一次我真高兴》《记忆中的一件事》。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发生、 发展和结局。记事的文章,只要仔细分析它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局怎样, 摸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正确划分段落即可。
从三年级开始,同学们已写过不少记事作文:一般先概括什么事,通常为总叙,然后详细介绍事情的整个过程,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将观点或立场表明,为结叙。所以,常规写事文章一般划分为三部分,即
写事文章= 概括事件由来+详写事件内容+点明事件中心。
有的写事文章运用倒叙法,从结果切入再叙述事情的起因与经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好多写事文章不会一马平川,而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甚至采用反向构思、欲抑先扬法等。事情的结果出现在开头,虽然次序颠倒了,但依然可以按照三大段来划分。
如果出现插叙和补叙,那就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段落了,插叙和补叙的部分独立成段。
故事类文章一般直接进入故事,
可以划分为两大段落:故事内容+感悟(启发);
也可以划分为四大段落: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悟(启发)。故事性文章写作手法相对简单,在考核中"坑"设置得较少,因此,更容易划分出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