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作者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沙法丽·萨巴瑞。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学家和家庭教育专家,作者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实用性的引导。她向父母展示了如何更好地培养与孩子的关系,让他们成长为真正的自己;同时也带领父母踏上一段觉醒之旅,超越对为人父母的恐惧和幻想,进入更平静、更有同情心和智慧的状态。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的教养。从控制孩子,转向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带领整个家庭走上觉醒之路。觉醒的教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游戏规则: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每一位父母都有能力培养出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并在情感上与父母保持深度联结的孩子。但实际上,很多父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被现代社会对养育子女的误解和自身内在的局限蒙蔽了双眼。传统的育儿方法认为,家长情绪爆发,陷入焦虑或恐慌,都是孩子的过错。当孩子的行为催化了这些情绪时,我们就会指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当然,如果用较为现代的处理方式,我们或许会用较中立的语调,或者在选词方面避免使用一些批评的用语。甚至,在感觉到要被激怒时,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下来。被孩子激怒后,无论采用传统的还是更现代的应对方法之所以都无法长久有效,是因为它们都没有触及行为的根源。家长从书里、专家那里或其他家长那里学来的各种技巧只是针对特定行为,而不是行为背后的动机。这些技巧都是关于如何控制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能激怒我们。我们以为,只要我们让孩子“做”或“不做”某些具体的事情,我们就不会有过激反应。这就像一个游戏,父母和孩子们在竞争着谁能领先对方一步。无须赘言,这个游戏注定会以生气、焦虑、屡屡失望,甚至伤心而结束。
觉醒的教养方式打破了游戏规则,因为它试图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本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影响着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帮助父母自我觉醒。什么叫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这种影响,大到一些支撑人生的品质,比如坚韧、乐观、真诚等等,小到孩子的生活习惯。
走上觉醒之路后,我们还要善用养育技巧,来影响我们的孩子,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1、从无心的反应到真挚表达。从无心的反应到用心的陪伴,不再给孩子盲目的反应,开始真挚地表达。2、为孩子创造空间。我们要为孩子创造空间,遵照孩子的天性, 在顺应他需求的前提下,给予合适的引导。而不是恶意抹杀孩子的天赋和好奇心。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冲突、对抗,给孩子创造一个独立且相对自由的空间。当然,自由也不是放纵,而是建立在清晰的界限和规矩的基础上。3、那怎么定规矩呢?比如,孩子玩手机。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好,每天晚上7点可以玩一个小时。这么做即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也可以防止孩子玩手机时间太长影响学习和生活。那哪些规矩能帮助孩子成长呢?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心理咨询经验,从四个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建议:尊重自我:做好自我护理,包括清洁和睡眠。
尊重个人所处的环境:整洁的房间和家。尊重个人的内心: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过程。尊重家庭和社群:与人沟通及贡献社会。
深深的感恩深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