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分享
嘉琪妈妈

2023-12-17 星期天 晴 亲子日记第2199天——七年级嘉琪妈妈

  教育分享:

前几天和闺蜜聊天,谈到教育孩子时她感慨道:“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没怎么管,照样学习长大,现在的孩子可真难教。”

其实,孩子始终是孩子,不同的是父母。康德曾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不能自我主宰的孩子,是很难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孩子不自律,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

习惯一:是“陪着”,还是“伴着”

之前,河南的7岁男孩小曹,在网上火了,并且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赞。去年的小曹,还是个奶呼呼的小胖子,爸爸决定带儿子跑步。一年下来,小曹也从“3公里40分钟”,实现了“3公里15分钟”的提速,“小胖子”变成了“阳光小男孩”。

爸爸表示,在此期间,孩子有过哭闹、想过放弃,最终,在他的陪伴下都完成了。

看过这样一句话:每天高质量的陪伴,半小时远胜于一天。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如小曹这般幸运,能得到父母真正的陪伴。有的父母,身在孩子旁,心在手机里(工作上);有的父母,只是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

父母的世界,很大;而孩子的世界,只有父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在无声的呼唤着父母的关注。孩子是否能从“他律”走向“自律”,高质量的陪伴,是第一道关。陪伴在质,不在量。哪怕每天抽出10分钟,对孩子全身心地灌注,一年下来,孩子也能集齐一整“桶”的爱,去滋养他们的信心与坚定、专注与果敢。

习惯二:是“安排”,还是“商量”

前两年放假,我都会提前打听,给孩子报一些培训班,大多都会挑一些我认为对未来、对学习有益的课程。然而,不仅效果不太理想,而且冲突不断。有了这几年“出钱出力不讨好”的经历,今年我决定“躺平”,先让他自己拿主意。没想到,孩子想的正好与我想的不谋而合,我再三确认、带他试课,再报名。2个月的课上下来,几乎没让我操什么心。自然,孩子也有沮丧、耍赖、喊累的时候,不过,相对于我强加给他的,他能更快地回到正轨。

有位作家曾说过:“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然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的尊严上。”感受到尊重,是一个人行动力的源头。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自律,而是缺乏自律的动力。所以,请把孩子当成成年人一样尊重。

让他参与到家庭、生活的管理中来,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形成自我负责的闭环,而不是“我为你好”、“我安排你做”的填鸭。

习惯三:是“说道理”,还是“重行为”

“跟你说了多少次,用完的东西归回原处”;“学习不好的孩子,也没有好未来”;“能不能不要再磨磨蹭蹭了”;......

是不是时常感觉:孩子越大越难教,很多小事,说了无数次,他们既不听,也不做,就像故意跟你做对。

其实,不是的。这是我们的“说教行为”陷入了“超限效应”。在人的心理上,如果受到过多、过强,或时间过长的外部刺激,便很容易产生本能的逆反。道理很简单,如果仅仅用“说教”,就能影响一个人,那么,便不会有那么多教育冲突了。

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用“做”代替“说”。需要掌握的原则是:我们心甘情愿做的事,便用行动做给孩子看;我们不愿做的事,便用“结果”让孩子去体会“后果”。比如:随处丢弃的玩具,下次再玩时,自然是找不到的;磨磨蹭蹭上学迟到,自然要遭到老师的“处罚”......彼时,再用简单的道理与耐心的讲解,让孩子体会到“自律”的好处。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50549
推荐日记
《邻居给我接孩子》
《雪中行》
《亲子日记256》
《慢下来》
《随记93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1》
《口味》
《分享》
《日常生活》
《亲子日记第269篇》
《【第260篇】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随记》
《天冷了》
《感冒了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第654篇》
《12/19 阴 星期二 来自妈妈的奖励》
《我不上学怎么给你买好东西》
《学校值班日~》
《亲子日记第280篇》
《平淡日子的小浪花 第79篇》
《少对孩子生气吧》
《发现幸福第692天 直面问题,修炼心态》
《亲子日记108碎碎念》
《亲子日记697天》
《12.19碎思》
《日记12月19日晴》
《星期日小记》
《亲子日记 今年的第一场大雪》
《亲子日记第281篇》
《岁月》
《2023年12月19日 679天》
《父母的重要性》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