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班里有一名同学叫小煦,人高高壮壮,好动自律性较差,特别爱讲话背里时常嘟嚷,无论有没有同学倾听。人很聪明,但是上课的时候总管不住自己的手,敲敲桌子踢踢脚,跟他坐在一起的同学换了又换,开学初真是让我很头疼。同时他情绪外放易怒,对于老师善意的提醒或适当的批评教育非但不能谦虚接受,而且还顶撞老师,很难进行沟通。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话,而他总是答应改,转头又管不住双手。
我找家长进行沟通,才知道这个孩子感统失调,导致多动、情绪控制能力较差耳部敏感。了解了孩子的特点,突然理解为什么早读的时候,他总是容易焦虑,爱发脾气。早读时我也多走到他的身边,低身询问他的感受,要慢慢学会适应集体,引导他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现在这个孩子早读时间慢慢习惯,偶尔会出声音,在老师的提示下,也能及时改正,虽然可能没有其他同学严格遵守纪律,但跟自己比,已经有了 非常大的进步。记得有一天课间, 班级当中的一名班干部突然抬头和我说“小煦最近很有进步,很少出声音了,真是棒棒的!”想起来,平时我总觉得他调皮,表扬的次数比较少。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也许他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吧。于是决定在今后的教育中要调整方式,多多发现他的优点,并创造展示优点的机会。我也再次跟家长联系,了解小照的兴趣、能力所在,以此为契机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从适应到融入。
从那以后,在课堂上,只要看到他认真听讲或回答了问题我就马上进行表扬。 问问“是从哪知道这么有深度的知识的?”,他总是骄傲的撤嘴笑一笑 告诉我“书上都有哦”。因为他在班里的好朋友不是很多,我也找了比较同样知识面广的小希同学多和小照分享探讨新奇的知识,现在他们成了好朋友,还有了一个小组织。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发现他在课堂表现、和同学相处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毕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想在很短时间内把坏习惯全部改掉是不太现实的。所以遇到他上课又不认真,小动作不断,对要掌握的知识模模糊糊的情况,我并不灰心,因为我知道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磨的,也需要更大的耐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结经验,首先要以“爱”为先,“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如果一再说孩子的缺点、不足,只能产生矛盾,家长和老师应该是一体的,去交流、去合作,提供帮助。其次同伴相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激励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通过同伴的教育、感染,不仅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对“问题生”的转化会有帮助。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孩子,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正由于有了老师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才使他们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