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考试季,本来我们没把月考看那么重要,随着闺女回家传递自己各科成绩,我发现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家长身上。
最早出来的是语文成绩,看着也在优秀行列中,可是有时候家长就会不自觉的向上比较,特别是一向严格要求的姥姥,只要不考到最高分,就轻易不会表扬。这一次连我也不是个“好妈妈”了。当天傍晚,我刚开车从东区开会回单位,一身疲惫还没来及放松,就接到闺女的电话。孩子已经养成了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先说数学考了97,说到语文开始支支吾吾,姥姥说刚过90。我这心也立马沉了一下,自觉语文还是孩子学的比较顺手的科目,怎么考这么少呢。在询问错误点的过程中,纾含也是自觉不好意思,欲言又止,这种态彻底点燃了我的怒火。我说:“你错不要紧,你连错哪都不知道?”纾含倒是从来不怕事,据理力争地说:“我还能把两篇阅读理解都背过?”姥姥在电话那边说,先吃饭吧,于是一场不愉快地母女交谈就这么结束了。
回到办公室,我的怒气慢慢消解之后,萌生出无限后悔,同事们了解了情况也纷纷说我,实在不应该在这种问题上对孩子大吼大叫,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伤害了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信赖。这句话也让我反思甚多,于是估计着她吃完了饭,又打了一个视频电话给她。道了歉,说清楚了问题,看似并没有完全抹去孩子的不自在,但也只能这样了,我和孩子心中一定都留下了一个梗。
第二天,英语成绩也出了,闺女考了100分。立马又打电话跟我报喜,我抓住这次机会把她好一个表扬,顺便打趣说:“哎呀,这是随妈妈了吗?咱娘俩就跟英语亲啊!”闺女被我逗得哈哈笑。等到晚上睡觉前,我俩说着说着开始了我们娘俩的夜话时间,今天讨论的话题肯定是围绕成绩展开的——论比较。闺女略带不满和委屈地说,我英语都考满分了,姥姥还拿着我跟别人比较,说人家的总分肯定比我高。我一听,这个话题可大了,孩子的成就感没能得到满足,还是那天讨论成绩引发的事件没能得到妥善解决的后遗症。我从姥姥的性格讲起,说她一直相信严师出高徒,我也就是姥姥这样子教育长大的。虽然鼓励性的话少,但是不会走弯路,而且锻炼我养成了强心脏,轻易不会被挫折打倒。闺女还是纠结在比较二字,说为什么老要比较呢?我说到了人生在世,很难不去比较。当你多才多艺,懂事有礼的时候,我在人前也难掩骄傲之色。往大了说,国家之间是不是也在比较,说了一些目前的国情,成功的把闺女的注意力从小我转移到了大我上面。闺女听懂了国家之间的抗衡、国际关系的亲疏,再回到自己身上,彷佛就不再抵触被比较,反而是觉得自己优秀的时候被比较没问题,那就还是要做好自身。
当然,最后还是落脚在我这里。我坚定地对纾含说:”妈妈永远都是你的后盾,无论怎样,你都可以在我这里找到发泄、放松的途径。以后有压力就告诉妈妈,妈妈来帮忙!“小小的人儿被我好一个感动,紧紧贴着我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