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日星期二多云
进入期末复习阶段,通过学生的试卷完成情况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学的状态很松散,先不说学过的知识忘记了多少,单看那些汉字的书写就能让人很抓狂。可能也是受情绪影响吧,今天下午脑子就有点儿迷糊了,起初,我竟还不自知,幸亏有学生大胆质疑,才有了接下来有趣的故事——
下午连着两节语文课,在给学生讲试卷的时候,有一个题目是关于《阿Q正传》的,于是,结合这个话题我给学生讲起了阿Q的故事。可是,讲着讲着,我发现自己竟然把阿Q和孔乙己给混为一谈了。刚刚还有学生提醒我,阿Q是被当成革命者稀里糊涂被杀害的,而我还依旧自以为是地说,他可能是偷东西被人打断了双腿,饿死或者病死的。学生面露困惑之色,我才开始有觉察——我说的是孔乙己啊,不是阿Q啊,怎么讲着讲着阿Q,跑到孔乙己身上来了呢?哎呦喂,我这是什么脑子啊,简直是一团浆糊嘛!当我把两个人物给搞迷糊这件事跟学生坦诚相告时,孩子们笑作一团。我也随着孩子们一起笑了,痛痛快快笑过之后,我跟学生说:“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我犯迷糊不可怕,恰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好好区别一下孔乙己和阿Q这两个人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一来,我们对他们的印象还更加深刻了呢!”
第二节课开始之后,我把课间搜集的关于孔乙己和阿Q的资料与大家共享,我们一起了解到两个人物都是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代表,一个是孤独的穷酸书生,一个是无知的流浪汉。最后都是因为受生活所迫,被无情的社会所吞没……鲁迅先生的作品晦涩难懂,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更是不容易理解,所以,对于这两个人物,只需要孩子们做一个大致的认知就可以。非常有意思的是,我犯的这个迷糊错误反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相信这个插曲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他们想起来还会笑话老师的迷糊,想必,孔乙己和阿Q这两个人物形象也会随着我这个迷糊老师成为他们的谈资吧。
今天这个迷糊挺有意思的,我也感恩自己接纳这个迷糊,进而及时把握住机会,让迷糊变得清晰起来,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