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静待花开》的栏目,作为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家校联系中,我发现家长最困惑的是:1.孩子越大,越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话。2.放学回到家,孩子把门一关,不怎么和自己说话。3.刚和孩子说上几句,孩子就表现出很烦的样子。这一困惑的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命令、指挥、控制、威胁,比如:快点儿放下手机,马上去写作业,再不写就永远别想碰手机。二、指责、讽刺、挖苦,比如:你怎么这么磨蹭?你怎么这么没礼貌?你怎么把衣服弄得这么脏?你怎么这么邋遢呢?三、抱怨、苦口婆心,比如:你都这么大了,该懂事了,我们天天这么辛苦,为的是谁?你对得起我们吗?从以上的沟通方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武断评价,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这样的沟通大大损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由此带来的后果有二个:一、消极反抗。(一声不吭,反正就是磨蹭着不去做)二、正面反抗。无论哪一种情况,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亲子之间关系的和谐。长此以往,孩子肯定是越来越不听话,我们怎么才能改善与孩子的这种相处模式? 如何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大家:
一、怎么问孩子才会说
首先,家长要有好奇的心,一日五次发问。一问学校有什么好事坏事发生?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问今天有什么好的表现?强化孩子的优秀表现,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三问今天有什么收获?确认具体学习了什么?回顾一天的收获,培养孩子的“一日三省”的好习惯。四问今天有什么好奇、好玩的事情?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思维。五问今天有什么需要家长帮助吗?这样的发问有两层意思:一是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二是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这样的交谈,不仅可以消除孩子一天的疲劳,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的喜悦。
怎样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呢?我想是问话中的“为什么”改成“是什么”。 “你为什么不按时到校上课呢”“你为什么上课总是插话呢?”“你为什么这次语文素养成绩这么低?”一次次的为什么的背后,是我们家长的责备和埋怨。如果我们这样说:“你不能按时上课是什么原因呢”“导致你上课经常讲话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这次语文素养成绩这么低,是什么原因呢?”孩子感受到的是我们对他的一种关心,孩子便会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流原因一或原因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
二、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首先,孩子有好的表现时,我们家长要会赞美,也就是直接赞美。用直接叙述的方式用自己说出孩子值得赞美的地方。比如:“孩子,妈妈今天看到你主动写家庭作业,我好开心,真是个自觉的好孩子。”孩子听了之后,一定会高效率地去完成作业。
其次,孩子有不好的表现时,我们要用“我信息”的方式告诉孩子。“我信息”方式有这三个部分:一、描述行为,二、说出感受,三、说说这件事对自己的具体影响。比如:孩子放学不按时回家,我们就可以这样说:“你放学不按时回家,也不说你晚回家(描述行为),我就会担心(描述感受),我在家里无法做事情(影响)。孩子听了心里会内疚,一定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再次,当孩子有困惑时,我们可以采用“L一S一T一E”的模式。举一个事例大家分享:当孩子语文素养测试成绩不太理想而十分苦恼时,我们家长要给予孩子宽松的家庭氛围,激起孩子的表达的欲望:孩子会说些什么呢?孩子可能会说考试时的情景?孩子可能把试卷作错题分析,也可能会说:因为自己试卷中的作文写了一半,所以这次成绩这么低?……此时,家长适时回复:“哦,原来如此!”同时,孩子一定心情也不爽,我们家长要有同理心,与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情绪。必要时讲讲自己失败的经历。之后,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才好呢?”或者说“你想怎么做?”孩子可能会说:“我要每天完成一篇阅读。”“我要每天写100字左右的成长日记。”这时候,家长要及时的给予鼓励与肯定:“我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做到!”这是一次多么和谐而有效的沟通。相信,在家长的鼓励和孩子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的学业成绩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最后,我想与大家共同学习“沟通效果的7一 38一 55原则”。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时,双方接收的信号占比:说的话占7%,身体等部位的沟通占55%,说话时的语音语调38%。因此,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从爱出发,学会倾听,放下身段,学会共情,不断学习,共促成长。
泰戈尔曾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希望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滋养着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长成最好自己!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