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晴
有书香父母,才会有书香子女,和书香家庭。
然后事实上,当今的父母都在炮制一个怪圈:自己不愿读书,却希望孩子把书读好。满眼所见,是成年人玩手机、看电视、戳麻将,连书是什么样子,书店在哪个方向,读书的感觉怎样,都已经到了爪哇国去了。每天父母们捧着手机,刷微信,玩短视频,看段子,充其量是在电子阅读的氛围里,进行营养不高的碎片阅读。
白岩松有一篇演讲稿,曾在网络热传——《白岩松:与阅读有关的“饥饿记忆”,让我刻骨铭心》。看到古龙金庸梁羽生,就像见到香蕉苹果梨子一样,如饥似渴,那是属于上个世纪的故事了。
一本好书,一段愉快的阅读经验,将为读者开启下一段阅读旅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循环圈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儿童阅读状态,它的中心是有协助能力的家长,即爱阅读且知道如何选书、共读、回应孩子的大人:“不阅读的孩子是由不阅读的大人造就的。
被《中国教育报》评选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李振村,说过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个寡妇独自抚养两个刚上小学的双胞胎兄弟。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她就捧着一本书在边上看,一直到兄弟俩考上北京一所有名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对兄弟俩说:你们知道妈妈有多苦吗?
兄弟回答:我知道,你又要工作又要照顾我们……
她说:这倒不苦,就是每天陪着你们看书太辛苦了,其实我一个字都不认识……”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家长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你们有多少人坚持做了?”这样的一句反问让不少家长惭愧。是的,我们为人父母,自己不读书,不爱学习,却总期望孩子能爱读书,能通过读书成龙成凤,多少有些笑话的意味。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工作,一群不学习的父母在努力育儿!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