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我们又深入地了解了杨守丰的同学冯珉娟,这个从少女到法官的蜕变过程。从她与李老师一封封信中让我们感受她她的真挚,她的成长,不仅仅让李镇西老师有所感动,让我们这些读信的人也感受到文字带来的感悟与感动。
在80年代考上政法学院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出生在农村的女孩子,一个村能够有两个三个已经很了不起了,冯珉娟并不会因为在农村而低人一等,贷款吃,穿,买书,人格……我们感受到冯珉娟的前卫思想,并不受生活条件的限制,这给我们也有了很深的启迪,我们从更广阔的层面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
让我更受震撼的是她对宁小燕事件的看法,由老师方面主动去保护“花朵”依其天性自由生长,但是老师方面所处的环境又比学生所认识的世界美妙多少呢?要求老师在对上级磕头烧香喝了醋之后再转过身来对花朵吐出甘露,恐怕很难。我很佩服她对当时社会的现状的剖析,学生也需要一些抗压能力,就是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让孩子知道率真和正直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宽容,选择性地热爱这个世界。
很羡慕李老师与冯珉娟真挚的信任感,在自己遇到困扰的时候有人给予开导与指引,李老师是一位真正的老师,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尽心竭力。在当时一些没有出路而退而求其次选择师范的人形成对比,冯珉娟分析了当时的现象,并且希望选择师范的老师与他们的学生成为朋友而非戒尺与手掌的关系。想想自己步入教师行业十年光景,曾经也是怀着一腔热血,在学师范实习的时候就想与孩子做朋友,但真正管理一个班级之后,才知道做朋友是最艰难的。在我接手的第一个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女孩——何长玥,这个女孩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学习一篇课文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性格比较执拗,很少的朋友,我接触之后,慢慢试着跟她交朋友,慢慢走入她的内心,她比以前开朗一些,表现我也给买东西奖励她,她也喜欢分享一些她的事情。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当我看了她的日记之后我内心立刻揪了起来,她写道:“这些天,天天上语文,也不上音乐美术,学校是语文老师开的吗?我再也不想跟语文老师交流了。”当时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因为当时正好评估检查,我们年级没有抽到,音乐美术老师都去帮忙了,一切压力都放到班主任这里,我们一天好几节课,没想到自己累的要命反而让孩子更加厌恶,我立刻冲进教室,刚想批评,但是火气压了下来,这样对孩子不好,我单独先找她聊聊,说明原因,并不是老师抢课,当时专门开了一个班会重点说了说,也希望孩子们理解。不过从那以后,我认识到作为老师不仅仅是跟孩子交朋友,更重要的是时刻关注学生,要有教育智慧。
像李镇西老师所说,她们曾经是我生命天空掠过的云彩,现在想起来还感到格外温馨。我们要学会给孩子的未来留下感动美好的回忆。我和孩子们正在慢慢摸索,渐渐等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