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学习了一首新的唐诗,名字叫做《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唐诗诗人白居易,在杭州所做。其中有两句是我最喜爱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春的莺,一边“唱"着悦耳的歌声,一边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享受着春天温暖的阳光。
不知道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趁着天气暖和,从南方飞回来了,啄着泥巴,衔着甘草,筑着它的新巢。
阅读这两句诗,我的耳边似乎听到了小鸟在歌唱,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几只燕子在忙碌的飞来飞去。这两句诗仿佛把大自然从冬天的熟睡中叫醒,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
我对清明节的了解,来自于那首唐诗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么,古人是怎么过清明节的?
在中国历史上,清明节既是24节气之一,又是传统文化节日。寒食节、上巳节都在清明前后。上巳节又称3月3 ,人们在这一天去郊外春游、河边野餐。寒食节在汉代又称禁烟节,在这一天里,百姓人家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还要祭扫坟墓。而清明节是农耕的重要节气。,提醒人们播种,希望后来这三个节气合而为一了。
树一中学 八年级四班
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