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9.星期五,阴
记得曾经有项调查:“孩子慢慢长大后,你最讨厌孩子的什么行为?”超过75%的父母都选择了顶嘴。
顶嘴,似乎成了绝大多数父母都难以忍受的行为。顶嘴,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很多时候,父母都会把孩子顶嘴,当作是一种不听话的表现。然后,想尽办法地想要帮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轻则口头警告,重则武力解决。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孩子到底为什么会顶嘴?
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其实孩子的成长有3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是2-4岁,他们会通过“不”、“才不是”等语言来表达自己初期形成的主观意识;
第二个叛逆期是7-9岁,他们开始有较强的独立意识,经常对外界的各种规则不满,有时甚至有点不讲道理;
第三个叛逆期是12-17岁,他们正值青春期,对个体的独立、自由的追求更甚,讨厌一切束缚。只有经历过叛逆期,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而自主的个体。而顶嘴则是每个孩子叛逆期都会出现的行为。
顶嘴,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尊严开始觉醒。
他开始自我思考,开始强烈地想要表达自己,想要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利,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内心诉求。
孩子顶嘴,并不是“不听话”、“没教养”、“故意作对”,而是他们采用语言的形式与父母对抗,寻找自我,建立自我个性的必经过程。
允许孩子顶嘴,是一种智慧。顶嘴的孩子有优势,一是家庭氛围开明,二是孩子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顶到父母的痛处。”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少不了会有分歧。
孩子敢于遵循自己的内心,捍卫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的意见,今后遇到事情才不会胆怯,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孩子也会在一次次顶嘴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将来与人交往。
允许孩子跟父母顶嘴,也是父母的一种智慧。
敢于顶嘴的孩子,往往更独立,有主见。会顶嘴的孩子,不仅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敢于独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著名教育家刘墉对儿子刘轩的教育非常严厉。
他常常在节假日要求刘轩学习中文;在刘轩要出去玩时,要求他捡松果、扫树叶,清理屋檐下的排水沟。刘轩觉得父亲是没事找事,于是,经常跟父亲顶嘴,对着干。
父亲也经常骂他是个叛逆的“混账小子”。
有一次,父亲责问刘轩:“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叛逆?”刘轩理直气壮地顶嘴道:“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们的。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里!”就是这样拥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刘轩,长大后惊艳了所有人。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学习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并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他利用自己跟父亲多年斗嘴训练出来的敏捷思维,迅速反应,进入了媒体,一跃成为台文化媒体人的代表;他利用自己不服输,喜欢尝试,喜欢挑战的性格,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去策划广告,成为台知名的创意达人和品牌顾问;他去参加演讲比赛,成为《我是演说家》。能够跟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主见,拥有创造力,敢于挑战自己。所以,会顶嘴的孩子,往往未来可期。
孩子顶嘴的过程,是孩子为自己争辩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引导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过程。我们允许孩子顶嘴,但并不是让孩子任意妄为。当孩子顶嘴时,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妥协”。
1. 非原则性问题,态度要温和。小时候挨训,你只要说一句话,他就说你顶嘴。你要是一声不吭,他就说你是哑巴。父母永远分不清解释和顶嘴的区别。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顶嘴当成和自己做对。但事实上,孩子顶嘴隐藏着很多原因,也许是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许是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也许是讨厌被父母压制,命令的感觉……
如果父母粗暴地把孩子顶嘴定义为“不好的行为”,既封闭了跟孩子好好沟通的通道,也伤害了亲子关系。所以,面对那些不会破坏规则、不会影响别人、不会有危险的事,我们可以适当妥协,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把孩子当成麻烦的制造者,而是要把孩子当成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2. 原则性问题,态度要坚定
允许孩子顶嘴,并不是允许孩子放肆、无礼。
孩子的思维并不成熟,那些“无礼的事”,“危险的事”,“容易造成破坏的事”,必须坚定地跟孩子说“不”。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父母最难能可贵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自己怎么想?孩子不是永远都错,父母也不是全都正确。一味地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听话,必然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只有父母先学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让孩子改变态度。父母对待孩子顶嘴的方式,藏着孩子与未来交手的样子。
允许孩子顶嘴,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摘自父母志《顶嘴的孩子和不顶嘴的孩子二十年后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