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时代结束,如今信息化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教育者应作何思考?
工业化时代是培养标准化的人才,标准化的答案,标准化的思维,标准化的培养模式。如今信息化时代需要拥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全面而又多元化发展的人才。
想想,从我接受教育十几年到我做教育工作几十年,教育的改变是什么?好像变了,仿佛又没变。
“普鲁士”教育体系是我们一直沿用的适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体系,它强调纪律和秩序,忽略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发展;它注重灌输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不再完全适用。
可如今“填鸭式”讲授型的课堂模式仍是主流,灌输知识仍是核心;所谓的“素质教育”在一些学校只是喊喊,未见系统的行动,更不会有实质的效果。新型教育模式:信息化课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创客教育等涉及的学生微不足道。应试教育的衡量杠杆,让教育越卷越勇,卷的内容都是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卷得实质就是一种功利化,卷得结果是让更多人倒下了。
我们的教育应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标准化的衡量,少一些功利化的竞争,允许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向往的平凡而理想的生活,这也是孔子最认同的学生理想。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三五人坐论、教育即生活,仍旧适用于今天信息化时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