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301/24/1/22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
实小4.3辰宝妈妈

几乎每位父母都坚信,自己是爱孩子的。

为了孩子,哪怕付出生命,也甘之如饴。

可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养离父母越远,越养越不懂父母的不易呢?毕淑敏曾问过一群孩子: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我帮妈妈买醋,她看我瓶子没打碎,醋也没洒,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就特别高兴,从那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爸爸下班回家,我给他倒了一杯水,爸爸对我说“好儿子”时,我觉得他是爱我的;我在奶奶的耳朵上夹了一朵花,她逢人就说“这是我孙女打扮的”,那时,我觉得她是最爱我的,因为其他人都不愿意让我这么做......然而,在得到这些答案之前,毕淑敏曾先询问过孩子们,是否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孩子们不约而同的撇嘴表示,没有觉得谁爱自己。

即便毕淑敏一再引导,父母为了他们辛苦工作、洗衣做饭,孩子们依然坚持“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

一位网友曾说过:很多父母,90%的教育都是无用的。特别扎心的一句感叹,却揭开了许多亲子关系的伤疤。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就像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父母拼尽全力的付出投入,孩子理所当然的默认享受。导致的结果,正如毕淑敏说的那样:

“一个不懂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白眼狼”吗?

毕淑敏老师也给出了答案:

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

很多时候,父母在孩子想为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总爱这样回应:

孩子想要帮忙做家务,爸爸说,你去学习,妈妈说,别越帮越忙;

孩子做了一顿饭,妈妈看不见,爸爸只会说“又没考好”......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你的付出你应该,我的享受我应得,你越付出而我却越无能。

父母爱子女,不是简单的关怀与照顾;

父母爱子女,不是直白的给予与接受;

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是懂得让这份爱流动起来。

当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了“礼尚往来”的默契,父母的爱得到了回应,孩子的反哺获得了认可,彼此,便架起了心与心的桥梁。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91986
推荐日记
《有女儿真好(亲子日记的第383篇)》
《都是固执惹的祸》
《2024.1.22晴》
《随记》
《2024.1.21 星期日 阴》
《2024年1月22日》
《小庆祝-110》
《第一次期末考试》
《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看客》
《《当感冒发烧遇上期末考试》》
《放手去爱》
《陪伴,第1151天》
《亲子日记第117篇1月21日》
《儿子有了口头禅》
《孩子眼中的“植物大战僵尸”》
《写在期末考试前》
《1.21 星期日 小雪 《和娄博文玩》》
《做先知先觉型家长》
《越冻越要动》
《亲子日记第167篇》
《赖床》
《幸福从接纳开始!》
《第331篇—期末考试》
《24.1.21-第319篇-心酸》
《《怎样毁掉一个孩子》有感》
《腊月十一跟车 孩爸受累了🙏 雪冷回老家 洗衣》
《考试了》
《坚持就是胜利》
《301/24/1/22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
《随手记》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