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马上收官,孩子早已期盼寒假的到来。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备战期末考试时,可我家孩子早已没心思复习了,总自以为是的感觉自己水平很高,期末考试一结束,便感觉无事一身轻了…
直到成绩出来之后,发现跟自己当时定的目标有所差距时,我也能看出来她内心的忐忑。但是妈妈和奶奶说的“还可以啊,已经不错了…”让孩子的内心明显支棱了不少。所以在看到我时也变得没那么害怕了。
因为妈妈料理生活起居及照料弟弟(老二)的原因,所以孩子的作业几乎都是我辅导的。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我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当我听到妈妈和奶奶说的“还可以啊!”我就很不理解,无言以对。我感觉明明可以做的更好,为什么这样就说已经不错了、挺好了呢?孩子哪个题可以错,哪个题不能错我是最了解的。
我跟孩子妈妈交谈了一会儿。我没好气的说:“明明可以做得更好,非说现在就已经不错了,真搞不懂。她会不会,你了解啊还是我了解啊。”妈妈说:“真的还行啊,扣个三分两分的不能代表她学的不好啊。”“明明不可能出错的都扣分还怎么弄啊”我接着说,“她就是一点都不认真,做个题着急忙慌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最后妈妈说:“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嘛,你就没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抓的太严格?给的压力太大才导致的?有的时候辅导作业你批评她,我听着都有点过…你得多鼓励她……”
激烈的讨论过后,我静下来想了一会儿,妈妈说的也确实有道理。前段时间孩子各方面都比较主动,也比较认真,帮她分析一些题型或词语句子时也听的津津有味。后来在孩子完成学校的小练习后,我会不断的增加一些各科问题让她理解、回答。导致后来的不积极、不认真,原因应该是我占用了她放松的大半部分时间。在我眼里她做对的题是应该的,做不对的题就是没动脑,不认真。想想有时确实对她不公平,也确实鼓励的太少,对啊,毕竟是个孩子嘛!
反思后我又同孩子聊了一会,“虽然成绩还算比较不错,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个成绩,只有了解自己,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才会使自己的潜能发挥的更充分,成绩也才会更好。”我接着说“以后只要确实动脑思考了,做题做事认真了,我也不会占用你太多的休息时间再增加题目…”孩子也高兴的点点头。
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记在心里了,希望孩子能做到,也希望自己能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