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区分欲望和需要
郑红梅教体局

20240125 周四 天气晴 第13篇

区分欲望和需要

今晚去超市购物,看到一位年轻妈妈在批评孩子,孩子是男孩,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原因是孩子在购物筐里挑选了很多零食、玩具等。妈妈说:这个家里不是有吗?怎么还买?这个有什么用?跟你说不是不能乱花钱吗?看着孩子争辩和妈妈生气的神色,自己感到想介入说点什么,但又不知该怎样介入。最后在妈妈的强行要求下,孩子委委屈屈的从筐里拿出了部分玩具,而后离开购物区。

看到母子的背影,我想到了近期学习的《家庭教育指南》内容:区分欲望和需要。案例中的孩子年龄尚小,还不能区分欲望和愿望,看到自己喜欢的就想拥有。作为成年人的妈妈,在孩子教养过程中,也没有用心的引导孩子区分欲望和愿望,导致孩子和妈妈情绪都受影响。此类教养方式,影响的不仅仅是情绪,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未来的自律感和价值观。

生活中,孩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愿望,有些是他真正需要的,有些只是他的欲望。加拿大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说过:“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欲望,对它们进行细化、排序和分级,我们的欲望以这样的方式升级升华为有序和有道德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和道德感的产生正标志着成熟”。所以,父母教养孩子要从小懂得:需要往往与自己的成长目标有关,而欲望往往与成长目标无关,更多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或者生理需求。有些愿望,需要先放到“笼子”里关几天,看看那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仅仅是自己的一时兴起。

从上面的案例中自己感悟:不仅孩子很难做到区分愿望和欲望,即使我们成人,有时也做不到理性区分。如:双十一网购,我们手机“购物车”里的物品,的确都是需要的吗?不也是需要关在“笼子里”待几天吗?欲望和愿望,真的是对人性的挑战。但只要理念到位,还是能帮助孩子正确判断和区分的。

建议:不要让孩子养成随机买东西的习惯,平时可以指导孩子建立一份愿望清单,把一些购物或者美食的愿望列进去,家人一起讨论区分哪些是他真正需要的,哪些只是他的欲望,把真正需要的留在愿望清单中。同时与孩子约定几个可以买东西的时间,如节日、家人的生日、周末或家庭的某些重要时刻。让孩子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能够实现的愿望总是少数,不能实现的是大多数。如果每次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都满足,就会让孩子产生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的错觉,这样,当有一天愿望不能实现的时候,孩子就会抱怨,就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变得极端,对父母或相关人员心生不满。

如果让孩子从小学会区分欲望和需要,他就可以养成自律的习惯,并且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398123
推荐日记
《孩子的日常生活》
《2024.01.25》
《大唐的惋惜》
《成长日记》
《亲子日记123》
《微习惯》
《 心赏27》
《2024.1.25》
《1.25》
《成长日记》
《300、未来可期》
《寒假计划》
《十块钱的快乐》
《24年1月25 星期四》
《育儿反思1》
《爱之深》
《亲子日记第281篇》
《日记》
《成长日记27》
《有准备的孙子雯》
《语文的重要性》
《寒假计划表》
《成长日记》
《繁荣路学校大四班刘柠赫妈妈亲子日记334篇~口述日记》
《2024年1月25日》
《亲子日记138:好好读书》
《期末家长会——以爱相约 携手同行》
《郑意如口述日记》
《成长日记》
《小目标大理想》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