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我们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五年级十三班赵永鸿妈妈

2024.1.29 星期一天气晴

  这几天孩子们考完试,家长会也开完了,各家神兽又出笼了,正式进入了寒假生活!谈到神兽,我们各家都有各家的欢乐,当然,困扰我们更多的是烦恼。毕竟,我们也是普普通通的平民,没有什么太多的育儿知识和实践经验。认识到这个问题,我就一直在想,或许,问题的症结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在孩子身上。

  关于孩子的问题,我一直在试图回答三个问题,每一次的回答,都自我感觉受益很多。现在我把这三个问题提出来,看看是否对大家伙有所启发。第一,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往往又没有准确的答案。英国一个儿童心理学家,只是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就写了整整一本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做家长的要清楚孩子们目前面临一种怎样的困境?其实在十几年前,不管是西方社会还是国内学者们,都达成了一个定论。那就是到2030年前后,最迟在2040年,人类将克服癌症的困扰。但一个更大的杀手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它比癌症还可怕,那就是心理疾病。2017年,北京大学医院,对考入北大的一年级新生做了一个心理调查。他们选择的对象包含两个条件,一个是专业第一名,同时还得是各地的文理状元。说白了,他们选取的样本将是中国未来最优秀的孩子,是各学科的精英。但这次调查的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在样本学生中,约45%的学生认为学习没有意义,22%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价值,而这22%的学生中,有一半尝试过自杀。当校医问到一个19岁的男孩,这个男孩的回答至今让我震惊,他说,从小到大,只有自杀这件事,是他唯一自己能做出的选择。这是七年前的数据,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七年过去了,这个问题并不是解决了,而是在一直加剧中。我跟一个家长聊天,他说,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答小试卷的,学生越来越多。这非常可怕。我们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答案无非是三种,第一,阳光,健康,对生活充满向往。第二,学习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霸。第三,二者兼备。我相信每一个家长都会选择第三种。但既然是选择,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明白,大家也明白,整个社会也明白。但我们就是陷在这样的怪圈里,不能自拔。作为普通小百姓,我们不可能改变教育体制。我们能够改变的就是选择的顺序。经过无数次的煎熬和心理建设,如果只有一个选择,那么我首先要让我的孩子,阳光,健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这是最重要的,也是一切的基础。我们说锦上添花,这就是那个锦,而学习只能是那个花。有最好,没有,那他们依然是我们深爱的孩子。我们把最坏的脾气给了孩子,却对陌生人非常和气。这难道不是反着玩吗?

  第二个问题,我经常问自己,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开头就说了,我们是极具平凡的平民,没有经验。书上写的,媒体上吹嘘的,那都是别人的父母。我们学不来,只能自己摸索,自己悟。孔子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推己及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换位思考。我们也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摸过来的。假设我回到学生时代,我会要求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呢?我思来想去,列出了三条。1、少说。我不希望父母老是在我耳边叨叨来叨叨去。有一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不太同意。如果说,我们但凡比父母那一代生活的更好,那么一定是没有按他们指给我们的路走。小学,初中其实我学习还挺好,父母就告诉我一定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我选择了体育专业。大学毕业,体育教育专业包分配,我被分到了小学当体育老师,我的父亲极力让我当老师,而我就真的没有听他的,毅然决然的跑到了国企,我又一次没按他的路走,现在呢,生活的也不错,吃喝不愁,衣食无忧。我想,大部分人最终都会放下成龙成凤的幻想,我们就是普通人。既然我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什么我一定得让我的孩子听我的呢?如果他反问我,我没有考上清北,是因为我不喜欢吗?我只能回答,我考不上。但问题就来了,既然我都考不上,我为什么要求别人也做到呢?孩子是我们生的,但并不是专属我们的。他属于他自己。所以,我告诫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少说话的妈妈。这一条,我正在努力中,有时,不说也很难受。只能尽量控制。2、少做。我不希望我的父母什么事儿都替我做了。我们以爱为名,剥夺的是孩子宝贵的经历体验。书上学的东西再多,不如一次经历领悟的更透彻。我少做,他就得多做。这很简单。他小学一到三年级时,我很逞能,语数英我都上手教他,结果,孩子越来越不想自己动手,自己动脑。随着他年级越来越高,其实,我们能做的已经很有限了。二十多年了,我们那点儿东西早就忘的差不多了,再说,现在的学习体系与我们那时候也相差很大,一不小心,还教偏了。那就少做。一个很有名的案例,农村一老太太,把自己的三个孩子都送入了清北。秘诀只有一招,她说想认字学习,让三个娃轮流教她。这绝对是非常高级的办法。孩子要想教会她,必须自己先捣鼓熟了才行。我也学她这样的方法,经常的,会让孩子教我做某道题。即便是已经会的,也得假装不会才行,有时还得提点儿疑问,故意为难一下他。3、解压。这一点儿,我认为很重要。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年轻时,面临更多的诱惑,更多的压力。一个气球,如果一直打气,早晚会爆的。他们面临的压力够多了,来自学校,来自老师,来自同学,回到家,如果家长再板着脸,那么请问,他这些压力要怎么释放?有压力是好事儿,但松松担子,才能走得更远啊。我的孩子有时会和他爸偷着去做一些学校家里不允许的事儿。比如,电子游戏。如果你说,你不能玩游戏,这种行为坚决禁止。他会怎么做?偷着玩,是不是?因为我们当年就是这么干的。翻墙出去看录相,躲到宿舍卫生间看武侠小说,不是吗?有时他爸为了玩游戏会和他争电脑。至少,他爸和他一起玩的游戏,都是他爸筛选过的,也放心不是吗?若是他偷着玩,你知道他在玩什么?社会上有太多乱七八糟的游戏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至少让他感觉,还有一个人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他不会孤单。所以我作为妈妈睁一眼闭一眼,没有制止过,现在的妈妈很难做到这一点儿,给孩子解压的重任只能交给父亲。爸爸就拼着挨老婆的骂,试着和孩站在一起,去做事儿,去想事情,成为孩子解压的依靠。而不是双打。单打已经很精彩了。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少说,少做,做孩子解压的出口。这是我的答案。做的还不够好,还在努力。

  第三个问题,我经常问自己,什么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流行很长时间了。那我们平常理解的所谓起跑线是什么呢?更好的学校,更多的培训课,更优异的成绩。差不多就是这个。BBC,英国广播公司,做纪录片最好的,没有之一。花了五十年,跟踪了14个孩子,从他们小时候开始拍,每七年跟拍一次,一直拍到他们退休。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叫《人生七年》。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酒鬼的孩子依然是酒鬼,律师的孩子依然是律师。这不是宿命论,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有很多基因很强大,会遗传到后代身上,对吧?那这个基因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什么会遗传?共识就是,基因是人为了适应环境,被迫改变了自己的身体结构。当繁衍后代时,会默认后代也需要这种身体结构。这有点绕,后来我才终于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真正遗传的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回到起跑线问题,那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到底是什么?两个字,父母。字多点儿,那就是父母的生活习惯。孩子是站在我们的肩膀上作为起跑线的。绝对不是别的。那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优秀。而我们要变得优秀,那毕竟是我们要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答案就这么简单。假如孩子在学习,我在刷手机。我们要知道学习并不是天性,懒惰才是天性,他不想趴在你跟前跟你刷会儿抖音吗?为了孩子,我们只能逼迫自己,必须对自己更狠一些。小学二年级,我们把电视掐网断电了,现在的客厅也失去了他的功能。摆上一套学习桌,摆上书架,放满书。差生工具多嘛,咱先把氛围弄起来。回到家,不管是真看,假看,先抱上本书再说。这些年,我们确实也受益良多。这些年看的书,比前半生看得都多。孩子呢,也会觉得他不是孤军奋战,潜移默化中,这种习惯就会转到他自己身上。

  现在我有时间爬爬山,打打球,咱们不要把所有的目光都盯在孩子身上。心情不好时,就试着回答一下那三个问题。我们究竟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孩子的起跑线又是什么?以上只是个人瞎琢磨的一点儿东西。有启发,就借鉴一点儿,没有,就当我们瞎聊天了。最后祝每位陪娃度寒假的爸妈开心快乐每一天!😬😁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409759
推荐日记
《1月28日》
《亲子日记》
《1.28日小记~小小劳动者》
《亲子日记26》
《亲子日记第77篇——父母之恩大于天》
《宝贝儿,妈妈爱你》
《第二十四弹》
《给猪换新棉》
《铲屎官》
《平凡日子里的小惊喜》
《2824年1月28日星期日第147(319)篇》
《骆驼刺精神 2024年1月28日 第738篇》
《放假了!》
《流水账》
《腊月十八拾掇车库整上午 大外甥送鱼虾蛤蜊来🙏 孩写对联👍 》
《日常随记》
《周六,难受》
《2024年1月28号天气晴忙碌充实的一天》
《夏洛的网》
《13发完脾气后,写给女儿的信》
《年终小结》
《“亲子日记”0339》
《2024.1.29》
《蒙阴学习》
《亲子日记第319天:阅读》
《亲子日记1564篇》
《亲子日记的第388篇(今天的随写)》
《亲子日记第758篇》
《第1695篇日记,2024年1月29日。》
《2024年1月28日 星期天 天气 晴 135》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