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再说幼小衔接
郑红梅教体局

20240129 周一 第17篇

下午参加全市幼儿园教研活动,就“幼小衔接”话题展开讨论。有的教师说:幼儿园从小班就开始注重握笔姿势练习了;有的教师说:大班可以利用故事拓展孩子们游戏识字,帮助孩子们升入一年级后自主阅读;有的教师说:可以多背诵古诗词,为一年级诵读做准备;有的教师说:将数学融入一日生活,多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也有的教师持不同观点,幼儿园教育教学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内容安排是科学的,各领域即丰富又综合,只要认真落实就好,不能超越孩子们的年龄添加太多课程;有的教师强调家长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成员,幼儿园应多组织家长课堂,引领家长提升教育理念,注重孩子习惯和生活方面的准备,而不是只注重知识方面的准备……作为一名老教师,看着老师们激烈的争论,心里感到很欣慰,因为年轻教师们能抛出问题、思考问题、应对问题,本身就是对专业的尊重。针对“幼小衔接”问题,也让自己又一次进行思考:为什么接?接什么?怎样接?

“幼小衔接”指向的是孩子衔接,而不是成人的衔接,所以“儿童为本”是重要理念。当前社会上诸多家长“卷”的幼小衔接,真的符合孩子成长需要吗?所谓经过“幼小衔接”培训的孩子,真的上学后一直优秀吗?正常大班毕业的孩子不是学业也优秀吗?幼儿园一直从小班开始就践行幼小衔接,为什么此话题还年年岁岁重复呢?

究其原因,还是理念问题。教师、家长对孩子生命成长的特点、规律、需求等认知还不够专业,家长的儿童观、育人观还需要不断改变,社会对幼儿园和一年级的话题需要温性面对。孩子上学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更多时候是父母教育缺位,提升了关注热度,增加了教育焦虑,从而殃及了孩子们的自然成长。只要得法,只要顺应孩子天性,只要顺序渐进,只要科学施教,孩子们的“幼小衔接”就是一段美丽的旅程,无缝而自然。允许花园里的花次第开放,接纳每一粒种子结出不一样的果实。老师和家长用心的陪伴、科学的引领、好习惯的养成、无条件的接纳,就是最好的“幼小衔接”。

此刻,再次翻看2021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感觉科学而全面,只是需要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践行:

遵循原则:“坚持儿童为本。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重点任务:“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主要举措:“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政策的出台,一定会推动幼小衔接工作优质发展。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敬畏孩子的生命,捍卫孩子的童年,根据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和能力,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孩子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衔接。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416881
推荐日记
《鸟的天堂》
《日记》
《成长日记第75篇》
《关于吃和懒这个话题》
《亲子日记278篇》
《泡温泉》
《亲子日记第409篇》
《蒜苗生长记》
《打羽毛球》
《耐的住寂寞》
《成长日记》
《亲子日记第742篇,居家日常》
《钱喆读绘本故事十二生肖,鼠第一天》
《阅读《海底两万里》 第5章》
《2024年1月29日天气》
《中华歌谣100首》
《575》
《作业第一天》
《有盼有趣》
《桃花源记,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随心小记第28天》
《体验数学网课》
《幸福的一天》
《一个人最智慧的体现》
《第一天》
《张峻溪成长日记46》
《父母的觉醒》
《装饰教室》
《爱出者爱返〈2024年1月29日〉》
《吴尚轩-水仙生长记(1)》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