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批评中会带有攻击性和敌意这个问题,并不是什么可怕或不可思议的事。其实人类的亲子关系中多充斥着爱恨交织的情感,有的父母因为爱得太深,所以超越了亲子之间的边界,慢慢就演变成了爱之深责之切。
1、大人为什么会批评孩子
大人之所以批评孩子,主要原因有两点:制止不当行为,保证安全,保持教养;明确规则和界限,有所能有所不能,遵守规则,自尊自律。批评是为人父母必要的教育方式,但批评的目的是建设性的,是促进孩子反思和成长的,如果忘记这个初心,批评就会变成情绪的发泄和对孩子的攻击、打击。
2、有效的批评
所谓有效的批评,是带着共情与尊重的一味良药。一般来说、有效的批评遵循如下原则:
(1)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人格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可以就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给予孩子指导而不是贬低和辱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今天上学又迟到了,家长可以这样说:“总是迟到可不是个好习惯,你早上起不来这件事让我们都很困扰。看来我们得一起好好规划一下你的作息时间了,看看怎么能做到保证睡眠又可以按时起床。”;而不是“我今天早上叫了你那么半天,你都不起来!又迟到了吧!你真是个懒猪!”不断重复的贬低和辱骂会大大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并让孩子觉得父母的指责是对的,自己就是一个愚蠢、懒惰的人,慢慢地,孩子就会放弃努力,真的变成父母口中所说的那个样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是第一次犯错,尽量避免批评孩子,只给出直接的建议,或讨论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
(2)批评要简单明了、态度坚决
批评就是用直接简明、孩子听得懂的话给孩子规范出行为的边界。不要唠叨、抱怨、碎碎念,那样只是大人自己发泄情绪了,而孩子很快会把批评的信息和大人的情绪一起屏蔽掉;也不要讲太高深的、超越孩子理解能力的大道理。态度坚决不是很凶地摆出家长的权威,而是坚守住规则的底线,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心情好坏而有所不同。比如:“巍巍,停下来,过马路时不许乱跑,这非常危险。”“小颖,你没有告诉我真实的情况,这样做是不对的。”“牛牛,你又不想去训练了?我对你这样的态度很生气。既然是你自己选择了参加比赛,就应该认真对待。”
“不要再对妹妹大吼大叫,这样会吓到她的。”
“这可不太好,你已经超过约定时间五分钟了,现在去把电视关了吧,你不要求我,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要遵守约定。是你自己关还是我来关?"
(3)法治代替人治
有的时候,父母的批评会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心情好的时候,父母可能会忽略孩子的错误,如果哪天父母因为别的事情心情很糟,而孩子刚好在这个时候犯了错,父母可能就会格外严苛。这样的做法会令孩子学会钻空子,无视规则,甚至失去亲子关系中的尊重与信任。
因此,为了孩子可以形成规则意识,真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可以在事先与孩子约定一些规则,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如果违反了规则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并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如果孩子哪天犯了错误,父母就可以按照规定要求孩子,比如打扫房间、洗碗、擦桌子,减少零花钱等。这样的规定或契约可以避免父母做出过多的主观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