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除了听课,做了一套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模拟试题,共70道题,其中有14道题答案模糊,通过查阅都找到了答案,感觉这种学习方式也挺好,在问题中检视自己的不足,然后进行不断修正。
[感悟]通过做题,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每天坚持学习,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一种收获,为自己的坚持点赞!
[知识要点]先学习掌握七项内容:
一、 智慧存款
(一)概念解答: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情感账户,智慧存款就是在彼此的感情银行中储蓄爱,能够有效地向对方传递爱、表达爱,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与亲密感,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
(二)智慧存款方法及操作:
对象:孩子/家人时间:不限次数,建议至少一周1次。
1、两个人分角色:存款人、收款人。存款人说,收款人安静听。做完一轮之后交换。
2、双方手拉手、注视彼此的眼睛。3、存款人说(三人一事)。(1)欣赏赞美收款人,选出三个欣赏、赞美对方人格特质的形容词,表达给对方。示例:我很欣赏你的……因为(举例说明)。比如:我很欣赏你的爱心,因为你持续地捐款给两个孤儿。我很欣赏你的负责任,因为上次你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很有耐心,我很欣赏你的热情,因为上周你热心招呼我的朋友。(2)感谢收款人为你做过的一件事情。比如:谢谢你上周我加班的时候,你倒水给我喝。
4、收款人专心领受对方的赞赏与感激,切忌推辞。
5、结束时收款人给对方一个8秒钟拥抱,再谢谢对方。
6、交换角色。
(三)注意事项:
1、一对一存款,一次只对一个人,如果多人存款,可存好一个,再存下一个。
2、欣赏、赞美时,最重要的是真诚、发自内心。
3、如果当事人不在,可以向心目中的对象表达赞美与感激之情,也可以写下来送给对方。
4.结束后的拥抱持续8秒以上,稍稍用力,以对方略微想挣脱为宜,不拍背,不说话,静静地感受。
5.爱的5种语言:珍惜的相处(陪伴、聊天等); 精心的礼物(花、手表等) ; 服务的行动 (洗衣、下厨等); 身体的接触 (牵手、拥抱、亲吻等); 肯定的言语(你真棒、你真乖等)。
二、情绪ABC原理
情绪ABC理论艾利斯:A( activating event ),诱发事件B (belief) :信念和态度C (con seque nee) :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理论要点: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A 诱发事件B 信念C 情绪行为
三、儿童能掌握情绪调控的年龄?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
四、孩子几岁能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成长到4岁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也更加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五、非言语沟通包括?
第一种:面部表情。面部表达的内心信息是所有非言语行为中最丰富和最细腻的。面部表情具有跨文化的共同性,即使文化氛围不同,但是基本的情绪表达方式是相同的。比如:喜、怒、哀、乐、惊、恐、悲。但有时候人的情绪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比如惊喜交加、爱恨情仇等复合情绪。
第二种:目光接触。有些人的目光是比较和蔼的,有些人的目光看得让人发毛,有些人的目光暗送秋波,有些人的目光眉目传情。我们常说,给你一个眼神,你就知道要干什么了。有时候,我们通过目光接触可以知道对方对我们是有善意的还是有恶意的。所以目光接触对于我们的人际沟通有非常大的作用。
第三种: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包括我们的手势、姿势以及动作。手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比如交通警察在红绿灯路口指挥的时候就是使用的手势。姿势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点头哈腰、环抱手臂、身体向前倾。不同的姿势和手势代表了不同的语言信息,当我们了解越多身体语言,我们使用起来就很方便。
第四种:服饰打扮。人们常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不同的服饰代表了不同的身份信息,也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属性。比如学生需要穿校服,银行职员需要穿正装,在家里可以穿居家服,举行婚礼需要穿礼服等。每一种服饰打扮也代表了不同的语言信息。我们要因地制宜,在什么场合穿戴什么样的衣服。
第五种:触摸。人类的皮肤是人们身体的边界,在这种边界下,有些文化属性是不能触碰对方的皮肤的,有些文化是可以的。比如长久不见的朋友来个大拥抱,在经历长久的艰难之后,彼此之间来个紧紧地拥抱。这些就是一种触摸接触,也是一种非言语的表达。
第六种:人际空间距离。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我们会或多或少去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比如和爱人之间那就是亲密距离,和朋友之间那就是个体距离,和商业伙伴之间那就是社交距离,去听一些讲座或者演讲那就是公开场合距离。每一种距离都代表了彼此之间的舒适度。也让我们能够很好运用这样的人际空间距离。
六、替代惩罚?
替代惩罚的六个方法:
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我的新铲子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得生锈了,我太生气了!”
2.表明你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工具被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归还!”
3.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锈擦掉。”
4.提供选择“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不再借。你来决定。”
5.采取行动孩子:爸爸,你的工具箱锁上了!爸爸:没错。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儿,还能在那儿找到。
6.解决问题“我们想个办法,既能让你继续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也能找到。”
七、沟通四部曲
(一)萨提亚沟通四部曲是什么?
萨提亚沟通四部曲,简单来说就是一套有效的人际沟通方法。这套方法包含四个步骤,分别是观察、感受、表达和理解。通过这四个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同时也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二)如何应用萨提亚沟通四部曲?
1. 观察:首先要保持冷静,仔细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了解对方所处的情境和情绪状态。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
2. 感受:接下来要尝试去体会对方的感受,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和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信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建立共情关系。
3. 表达:当我们了解了对方的感受后,就要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指责和攻击,而是以平和、理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4. 理解:最后一步是寻求理解和接纳。当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后,对方可能会做出回应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理解的心态,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从而达成共识和理解。
(三)萨提亚沟通四部曲的应用实例假设你和朋友因为琐事产生了矛盾,双方都感到委屈和不满。这时你可以应用萨提亚沟通四部曲:
1.观察:看到朋友满脸不悦,听着她抱怨的话语,可以留意到她的语气和语调。
2.感受:试着体会朋友此时此刻的心情和需要,例如是不是在寻求关注和支持?还是只是发泄情绪?
3.表达:你可以平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看起来你似乎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避免指责和攻击,例如不要说“你怎么这么小心眼”之类的话。
4.理解:当朋友回应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你需要保持开放和理解的心态,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我理解你可能是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这样双方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彼此的观点和感受,从而达成共识和理解。
(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萨提亚沟通四部曲告诉我们在沟通中应该:
1.表达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
2.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情绪(比如:表达自己现在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
3.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一般大家都是,你猜我想要什么?你猜不到说明你不在乎我,然后就开始抱怨了);
4.表达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看目标,而不是陷在事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