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小雨
今天下午临近放学一个学生过来找我给他分析这次考试的试卷答题情况。这个试卷我是已经讲完了的,就其中的一个问题,我又进行提问,发现他还是不会。我一想不至于呀,试卷讲了一遍,二次过关又讲了一遍,现在提问应该会了。可是我看他支支吾吾,还是答不出来,我想可能是他对于这个问题压根就不理解。于是我试探道:“你是不是不理解?”他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我这才知道,我又再一次高估了学生。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根本就不用动脑子就可以理解的问题,可是到了他那里就是一道天堑。我知道我在讲问题的时候没有找到学生的那个接收点,又犯了那个“我以为”的错误,既没有摸准学生的学情,只是在那里盲目的讲解,最后通过学生的反馈来看,自己还是做了无用功。相信这个问题,不光是他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可能其他同学也不会,所以明天上课的时候再讲一遍,把它彻底讲透。
回想一下自己当时在批阅试卷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深入的思考。所以我应该感谢今天这个学生,让我认识到了我的问题。所谓的教学相长大概就是这样吧,通过教学让学生长见识有进步但是学生的学可以让老师知道如何更好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