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难免受到周遭环境中不利于他们成长的语言影响,这是作为父母和教育者需要帮助他们克服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便是一项利器,即帮助孩子形成“努力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因素,而缺乏能力并不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放弃才是”的观念。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力能通过各种挑战得到提高。它能帮助孩子在面对社会中的不良定性或偏见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
自控力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孩子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依靠的是照顾他们的人。
看护人在日常互动中向孩子们传达文化规范,教导孩子从“环境的奴隶”变成“自我行为的主人”。而语言技能则在这一转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实验证明,即使孩子还处于不理解语言内容的婴儿时期时,只要听到自然的声音序列,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控力。
而理想的看护人言语更能帮助孩子变得独立。如果看护人问出“玩完玩具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样的话,可以对孩子的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因为这句话支持了孩子拥有对玩具的自主权。
当父母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解释规则、教育孩子不要感情用事时,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因此,父母应避免“命令型”语言,比如训斥和要求等;而应该采用“建议提示型”语言管教孩子,引导孩子提出意见或选择。比如采用“因果思维”的方式与孩子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