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二 小雨
今天,陈校向我们推荐了《父母的语言》一书,由樊登播讲。
这本书作者达娜·萨斯金德医生对两个做了人工耳蜗的孩子做过研究,分别在八个月大和七个月大做的人工耳蜗,也就是说他们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获得听力。可几年后对他们追踪发现,两个孩子的发展出现了巨大差异。扎克就读于公立学校,性格活泼开朗,会说很多话,会开玩笑。但另一个上的是聋哑学校,只会简单的手语和一点点话,阅读能力相当于幼儿园水平。
是什么导致这两个孩子天壤之别原因?在经过大量且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后,作者萨斯金德医生发现了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决定性影响。 也就是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在与孩子交流方面,樊登老师告诉我们要用积极的正面的语言,少用负面的、禁忌的词汇。他还向我们介绍了3T原则。第一T:共情关注。父母跟孩子对话时,要帮孩子把他的情绪感觉用正确的方式给表达出来。第二个T:充分交流。和孩子多去讲述生活中发生的事,和孩子进行平行的对话,并对孩子的耳语进行拓展,如孩子说抱抱,家长可以说你累了,想妈妈抱抱你。第三个T:轮流谈话,把命令式谈话改为因果关系的谈话,比如把不要碰改为这个水壶很烫,你想想如果你碰了会怎么样呢?这样才能让对话流动起来。
在今天的听书里,樊登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自控力的重要性。我们在还孩子教练时减少命令行的语;少用代词,多用名词的方式;批评时基于事情的批评而不是人格方面的批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的教育资源。想想自己以前做的,真是汗颜,这样充分说明了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家长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