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一所小学里,他选取了三个班的儿童进行测验,然后将一份有潜力的名单交给了老师。其实这份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它旨在调动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的心理。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实验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普遍提高、表现更好,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分析上述实验可以发现:教师因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因此,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多鼓励,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生活中,常见的鼓励误区就是父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你必须要听妈妈的话,按照我说的这样做才行!听爸爸妈妈的话,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你好!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碰!你必须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成材!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要多,听过来人话准没错!
鼓励、期望和控制三者有着本质的差别,但父母们却经常将三者混为一谈。事实上,真正的鼓励是不带控制、不带强目的性的,而是一种让孩子汲取能量自我成长的方法。而当父母带着控制的意味鼓励孩子,长此以往,孩子慢慢会牺牲掉自我,成为父母的“傀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盖兹和匹斯兰德两位教授曾做过关于“奖惩在学习上的效果”实验,他们在某校随机选取一些学生进行测验,先把学生分成A、B、C三组,然后进行考试。三天之后,再次进行考试。不同的是,考试前,对三组学生进行了不同的奖感。其中A组进行物质奖励,并夸赞学生考得好;B组责怪他们考得不好;C组不批评、也不奖励。结果发现:受到奖励的A组,第二次考试成绩最好,其次是B组,没有奖惩的C组考得最糟。
所以,奖惩对孩子的影响,比不闻不问要大得多,而受到鼓励的无疑又比受到批评的更有干劲。
对孩子来说,父母鼓励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就像是把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心田,能够激发内在的成长力量,持续不断地前进、奋斗。关于有效鼓励的技术,这里介绍以下四种。
(1)语言的鼓励
这是使用频率最高,成本最低的鼓励技术。语言具有神奇的魅力,当父母经常鼓励孩子,描述自己期望孩子进步的方面,如“你看你最近越来越强壮了,是你经常跳绳,经常打乒乓球带来的影响,我觉得这些运动可以继续坚持,你会越来越棒的”。通过具体化、视觉化、图像化的语言鼓励,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成长的目标,进一步激励孩子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
(2)身体语言的鼓励
这是父母经常不自觉会使用的鼓励技术。比如:目光一温柔而坚定;微笑一一真诚而亲和;击掌-加油;拍拍肩膀--肯定与支持;拥抱一认可与接纳等。
(3)信任的鼓励
这是父母常常忽略掉的鼓励技术。生活中,父母不敢于放手,源自于自己对孩子的不信任。所以,父母可以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鼓励孩子从“你不会”到“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