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学习了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就让孩子服”的教育方式,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对孩子要有最起码的尊重。当家长愿意和孩子交流,感受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会表达他们的观点、尊重家长的要求,这是相互的。
不打不骂——帮助孩子直面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接受他们的感受。当孩子要一个玩具,他无法得到时是什么感受?大人们不妨来共情一下,比如今天逛街看到了喜欢的衣服,但你买不了的时候,心理难免会惦记,你怎么来排解这个情绪。
不说教——可以鼓励孩子自立
在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后,家长鼓励孩子自立。自立就是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让他们自己经历困难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应对中自己成长。而当孩子的努力得到了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
不走开——积极与孩子共情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的离开更像是一种“惩罚”手段,本来就得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爸爸妈妈也不理我了,内心慌不慌?“你在哭,我就不要你了。”相信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但回过头来看看,家长自己是不是认同?再替孩子来感受一下,孩子是否能接受?惩罚可以给孩子带来痛苦,但也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不走开,才是解决问题的开端。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归根到底就是把握一个原则——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不粗暴、不武断,在尊重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自立、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一个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