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日
武校长直播回放(昨晚进不去直播间,今天找时间听)
《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作为家长和孩子要有计划性。
武校讲课的主要内容:
第1个背景,
第2个假期弯道超车超什么吗?
第3个亲子共读写的假期优化,
第4个就是假期“自组织学习小组”的建设。
孩子的压力有两个方面,第1个就是学习成绩的压力(分数、学业压力),第2个就是亲子关系(师生、生生关系压力)出现问题。
寒假乱象:作息错乱,饮食无度,沉迷网游、拖拉磨蹭,敷衍师长。
大家最担心的是沉迷网络,手机不是手雷炸药。孩子用手机和我们正常用手机是一样的,关键是怎么管理手机和网络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网络?因为他有归属感、价值感和成就感的需求。反思我们家长有没有给孩子能够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东西,他做某件事情能不能获得一种回报/回应,让他感觉到我可以做到,这就是使命感的生成和实现,也就是自我实现,所以这是人追求的最高价值。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根源是什么?今天我们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要解决虚拟世界,它在满足孩子的这种现实需求方面是不是把我们的这种作用给淡化,所以今天要解决孩子的手机网络游戏问题,首先要从关系入手,要从孩子能不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价值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来入手。
堵——不明智
放——有风险
导——是上策
预防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四步法
1.建立关系
2.商定契约
3.收放有节
4.肯定鼓励
作为家长,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关系和谐的、相互沟通畅通的关系,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当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商定契约就是要和孩子去平等的沟通,要有契约,要让孩子说出他的需求,比如手机游戏不是碰不得,而是玩的时候要有时间限制、内容限制。只要同意,家长就会给你时间让你去玩。
收放有节,到了规定时间和善而坚定去遵守规则,一定要执行规则。这个时候考验家长的执行力,所以在这个时候千万记得不要手软,不要后退。让孩子玩就是尽情的玩、放开了玩,但是到时间必须停,不停的话有惩罚,明天不能玩了,后天再玩。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然后执行规则,最后我们的孩子遵守了规则,按照我们原来的契约约定去做了,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夸赞。他能做到收放自如,真不容易。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而且孩子做到的时候一定要肯定鼓励。如果做不到,就不断反复训练,直到成为习惯。
强制约束——手机加装控制软件。有的孩子隐形网瘾了,采用一些技术软件来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前提是必须经得孩子的同意认可才能安装执行。
所有在假期出现的乱象归根结底就是习惯。因为好习惯可以让这个孩子受益一生,而坏习惯可能让这个孩子一生受损,所以养成好习惯存就是往人生银行里存款,一生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利息。坏习惯就是在人生的银行里贷款,一生会有还不完的利息。最好习惯是存款,坏习惯是借款。一切不自律的行为都是坏习惯。
关注寒假的两个习惯养成“赛道”
亲子共读写的假期优化(学习习惯)
假期“自组织学习小组”建设(组织习惯)
我说的假期超车是超他的习惯的车,假期如果养成了好习惯,日常的习惯也错不了,所以这一点很关键。不能光看现象,现象背后一定有什么有根源。
寒假里首先是父母和孩子要去读书,每一本书都是跟一个有积累的有教养的人在对话,所以读书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另外就是写,写是你把你想到的通过思维变成语言输出出去,所以一个是读书吸收,然后写输出。
曾国藩两个好习惯——“无一日不读书”、写日记,笔耕不辍。
读书多的人,胼胝体厚,爱阅读的孩子,大脑发育快,学习效率高。读书可以提高我们认知世界的能力,提升自身品味。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共三个层次。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写的六大作用:可以让你从“旧我”走向“新我”;可以释放、舒缓情绪;可以三省吾身,让我们每天去思考,每天去总结我今天做了什么;可以陪伴孩子走过成长的关键期,可以调整和改善家庭关系;可以给家族留下“精神遗产”。
“我”变了,一切都会变。先变了自己,需要时间沉淀才会影响身边人。写日记贵在坚持,形式重于内容。这是一种有效的身教。
家校合育——三读三写工程
家长亲子日记,孩子成长日记,教师教育日记
培养孩子的阅读和书写习惯,家长首先作榜样,让阅读和书写成为家长和孩子的生活方式。
短视频——精神鸦片,不再孩子面前看手机。
发展孩子大脑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阅读和运动这两个好习惯,一朝养成,终身受益。
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创建爱思考的家庭。
